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2篇
教育   164篇
科学研究   50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赵宁  谢正宇 《职教论坛》2012,(26):95-96
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已经成为吸纳高职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分析了民营企业在招聘高职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政府、高职、企业和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何促进高职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52.
赵宁 《大观周刊》2012,(15):237-237
本文介绍了数学教学中的几种德育途径: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与修养对学生进行德育、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53.
赵宁  唐章蔚 《教育技术导刊》2012,11(10):173-176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的教研形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需要。移动教与学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运用移动终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也已经从理论走向了实践。手机报作为一种新兴的即时媒体具有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等特点并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教研活动组织机制、教研主题生成及其发布与反馈等方面提出并设计了利用手机报互动平台实现移动教研的模型,并针对此种教研形式运行的瓶颈提出了对策,旨在通过这种新的尝试探索教研质量有效提升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54.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学校党政联系广大团员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阐述了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高校共青团工作应对这些新挑战的方法和途径,力图使高校共青团工作在新形势下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55.
内蒙古虽然地处内陆,地理位置并不优越,但其却拥有沿海地区无法相比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呼市———包头———东胜”“金三角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建厂条件也非常优越,水、电、交通及城市综合条件十分完备,综合开发这一地区,将对内蒙古的经济腾飞及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56.
1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提出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平台,因此教学资源的调研和开发是完成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省两千多所乡镇中学初中化学教学资源严  相似文献   
257.
文章通过对预科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几种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58.
赵宁  吕慧 《化学教学》2007,(2):65-67
结合吉林省2006年中考化学试题中两道科学探究类试题,对如何在笔试中全面有效地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这类试题命制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59.
本文介绍了教育信息化、嵌入式系统各自的概念以及特点,并着重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能探索出教育信息化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60.
赵宁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0,12(2):104-106,112
陀恩妥耶夫斯基在《白夜》中,全方位、由浅入深地展示出了对爱的终极追求过程,即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表现了男女主人公从陌路人到出于道德感的友爱和给予他人的关爱,进而发展到纯洁、热烈的爱情;从个人主体性的角度,既表现出异性之间的情爱,亦有源于普遍人性的友爱和同情、体贴的朋友之爱,以及与基督之爱直接关联的“无私之爱”,直至与理性相联系的理想的、最终上升到超越两性关系的精神之爱;就爱的形式来说,则男女主人公都经历了从幻想中的超现实的爱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爱,从消极的爱到积极的爱,最终完成了从理性到感性、又从感性到精神之爱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