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70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7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闵晓波 《成才之路》2013,(12):82-82
职业学校财务课程教学要在财务课教学模式中,对关键知识点引入案例教学、设置财务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财务课程考试分值里加大实践性作业和考题的分值。  相似文献   
72.
73.
正中国人写信的历史至少有几千年,到20世纪中叶达到了大众书写的一个高峰,而在计算机与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现今几乎没有人热衷提笔写信,更不用说用毛笔书写了。近读《尺素情怀——清华学人手札展》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那一幅幅手书图录及作品的丰富文化内涵,诚如编者所云:论及的事情"大到家国命运,小到儿女情长,  相似文献   
74.
火车     
正~~  相似文献   
75.
和谐校园建设有利于学校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性趋善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要发挥道德对社会的能动作用,以人为本,追求心性之善,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76.
古人云:"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好之者必求之,求之必得之."任何事物的成功都要依赖于兴趣,学生的兴趣足思维的先导,其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产生孜孜以求、乐然勤奋的积极学习状态,课堂氛围也愈加兴趣盎然,达到学者喜,教者乐的最佳境界,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又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运用一些有效的方式,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尤须这样.  相似文献   
77.
高校招生工作是为党选人、为国选才,招生育人有其政治、理论和现实逻辑.高职院校为什么要招生育人,招生育人是高职招生工作的教育本质回归;招生育人育什么,政治逻辑上育人以正、清、严,理论逻辑上育人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现实逻辑上育人以德、能、文;招生育人怎么育,从三重逻辑关系分析可以推理出三种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78.
《野草·影的告别》主题与《坟·摩罗诗力说》卷首语提示的主题是同一主题。表现这一主题的情节撷取自柏拉图《理想国》第7卷中著名的“洞穴喻”里的“囚徒”从“洞穴”走出的寓言,关键情节是“灵魂的转向”。《影的告别》的人物是“影国”的两类居民,他们身上有着“洞穴喻”中两类“囚徒”的投影。“影”以自身为试验,向昏睡的影众告别,对于“影国”是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他选择和黑暗抗战,“被黑暗沉没”,从进化的观点来看,是“和光阴偕逝”,做进化途中的“中间物”,为进化献身。“影”选择走进化的路,赋予人物性格以悲剧的审美特征,将作品的主题升华到一种唯悲剧独有的崇高的诗的审美境界,是诗与哲理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79.
80.
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下简称"栾城站")位于华北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的中段,是地下水灌区高产农业生态类型的典型代表。由于近几十年来大规模、高强度的农业生产,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地下水污染风险加剧。然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表生态系统与地下含水层被厚包气带隔开,地表农业生产活动对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目前,开展贯穿整个包气带的原位监测试验,是揭示这一过程机理的唯一途径。因此,建立大型农田关键带观测平台,是开展农业与地下水关系研究的重要需求。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栾城站建设的"栾城关键带观测平台",通过对作物根系层—深层包气带—饱和带的土壤水、热、溶质等关键要素和变量的监测,可开展水分、溶质和污染物在厚包气带内的运移、转化规律研究,揭示饱和—非饱和过渡带水文过程及其与地下水补给关系,阐明农田生产活动的水肥迁移、转化及其对地下水量质变化的影响机制,为回答地表过程对地下水量质演化影响机理提供实验平台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