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55篇
  免费   506篇
  国内免费   538篇
教育   12142篇
科学研究   4590篇
各国文化   131篇
体育   1319篇
综合类   1093篇
文化理论   76篇
信息传播   36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640篇
  2020年   465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226篇
  2017年   308篇
  2016年   292篇
  2015年   747篇
  2014年   1090篇
  2013年   1428篇
  2012年   1632篇
  2011年   1843篇
  2010年   1732篇
  2009年   1520篇
  2008年   1556篇
  2007年   1698篇
  2006年   1629篇
  2005年   1392篇
  2004年   721篇
  2003年   662篇
  2002年   643篇
  2001年   577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161篇
  1996年   128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图书馆学概论”课程思政元素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下,构建"图书馆学概论"课程思政元素体系,能够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学课程德育价值,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方法/过程] 采用内容分析法和访谈法获取"图书馆学概论"课程中蕴含思政内容的数据资料,借助NVivo12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编码和分析,提炼"图书馆学概论"课程思政元素。对初步研究结果进行两次专家访谈,基于专家意见构建"图书馆学概论"课程思政元素体系。[结果/结论] "图书馆学概论"课程思政元素体系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品德修养、专业精神、个人发展4个一级元素,政治认同、国家认同等15个二级元素,以及道路认同、理论认同等35个三级元素。  相似文献   
82.
[目的/意义]通过融合不同来源数据的方式探索社交媒体用户消极使用行为影响因素,为用户健康合理地可持续使用社交媒体提供理论支撑,并为平台改进服务提供参考信息。[方法/过程]对访谈数据进行三级编码,结合爬虫获取的包含部分受访者数据的用户行为轨迹数据分析社交媒体用户消极使用原因,构建社交媒体用户消极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果/结论]通过多源数据融合能够解决单一来源数据有效性不足问题。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因素(任务情境、信息过载、社交过载、不良言论)和平台因素(系统功能、品牌形象、付费服务)通过内部个人因素(信息需求、认知差异、负面情绪、使用成本、使用习惯、隐私关注)影响用户使用社交媒体,产生潜水、屏蔽、间歇使用、转移、退出和抵制等不同程度的消极使用行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户作为弱势对象在技术环境下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83.
[目的/意义]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对现代医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受到高度重视。利用数字技术组织中医古籍,对其进行保护与重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以简帛医药文献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简帛医药书目本体和内容本体,并通过书目本体和内容本体的连接形成简帛医药文献本体模型;利用命名实体识别模型抽取实体概念,利用依存句法分析和规则的方法抽取实体关系,最终将简帛医药文献数据存入图数据库,实现简帛医药文献知识图谱可视化与检索查询结果呈现。[结果/结论] 利用本体和知识图谱,提出简帛医药知识组织方法,建立具有逻辑关系的简帛医药知识链,形成中医药领域知识的语义网络,在中医古籍的智能化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有助于中药知识的普及与传承。  相似文献   
84.
[目的/意义]探究互联网情境下用户人格特质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为规制互联网行业发展及引导互联网用户信息采纳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基于信息采纳模型、人格特质理论,探究用户人格特质变量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的调节效应。采用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使用ologit回归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分析验证。[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信息采纳模型在互联网情境下更为重要,互联网信息质量与来源可信度决定互联网用户信息有用性的感知水平,进而影响信息采纳行为;用户人格特质变量对互联网信息采纳行为存在显著的间接影响力,且这种影响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5.
[目的/意义]面向专利文本进行更细粒度的技术实体识别和技术预测,利于更详细地把握专利技术布局与趋势。[方法/过程]首先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自动识别专利技术术语类实体,通过实验对比多组深度学习算法的优劣。其次,提出新的半监督标注和自定义标注方案,提高人工标注效率。最后,执行训练得到的最优模型,结合链路预测方法,对合成生物技术进行细粒度的技术预测。[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RoBERTa-BiLSTM-CRF模型更适用于语义复杂的专利技术实体识别,F1值可达到86.8%,技术识别结果比传统IPC分析方法更精细。同时,细粒度的技术预测结果表明,合成生物学的合成方法在不断改进创新,合成物研究向合成燃料发展。  相似文献   
86.
2021年7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国家保密学院联合主办的"大数据环境中数字资源权益管理研讨会"通过网络会议方式成功召开。会议邀请图书情报、法律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字资源权益管理:方法与路径"这一主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本文以会议研讨内容为综述对象,结合国内外研究前沿,分析提出大数据环境中数字资源权益管理面临的四个关键问题和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87.
那艳  吴汉华 《图书馆杂志》2022,(1):37-42+53
民间图书馆属于公共图书馆这一观点在学术界有争议,其核心原因是学者们未能厘清公共图书馆的属性。公共图书馆表现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免费、开展社会教育等属性。民间图书馆也表现出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公共物品、承担社会教育等属性。民间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合理性可从社会公众认可、国家法规制度保障和政府行政认可三方面考量。古越藏书楼是我国现代意义最早的民间图书馆,也是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在当时的社会教育中具有启蒙和开新之价值。  相似文献   
88.
为探究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展现状,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法与网络调查法,在分析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构成与流程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60家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发展现状展开调查。最后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服务中心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9.
档案文献遗产开发与公众教育具有内在关联,且相互促进。当前面向公众教育的档案文献遗产开发实践呈现的特点包括:多主题探索,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名片;多形式呈现,丰富公众体验感与获得感;多主体参与,营造活跃的社会文化氛围。在档案信息化建设、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等现实背景下,面向公众教育的档案文献遗产开发工作应当以"大协作观"为新理念引导,基于用户需求开展更精细化的服务,嵌入和应用新型数字技术。  相似文献   
90.
著名哲学家冯文潜在担任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与天津历史博物馆馆长期间,重视中外典籍文献的收藏,推动了两馆业务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当今高校图书馆与博物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带来启示:高校图书馆与博物馆均应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推进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优化采购经费配置,合理采访文献;加强馆际合作,打破机构的界限与限制;充分挖掘文献、文物内涵,实现典籍文献的阅读推广,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