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639篇
科学研究   118篇
各国文化   146篇
体育   91篇
综合类   240篇
文化理论   58篇
信息传播   38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87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七部儒家太学石经时间相距1600余年,刊刻这七部石经所用字体有古文字中的古文、篆书和今文字中的隶书、楷书,从文字学角度和书法学角度均可从这七部石经中看出它们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22.
中国儒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儒家仁学思想不断推演深化的结果,从最初提出“爱亲”到面对不断扩大的族群交往关系而推出“爱人”,儒家的道德思想不断得到升华,更把这种“爱人”上升为一种为民为国的大任,为完成这种大任,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是儒家爱国主义的最高境界。通过挖掘儒家爱国主义精神,提振人气,凝聚人心,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223.
本文为《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张京华于2010年6月赴上海所作高峰先生访谈的一部分,内容主要为学术研究的方法评论,录音整理稿经作者审定并略有修改。  相似文献   
224.
《论语》是儒家的教育经典著作,书中的思想理论呈现着"黄金屋"般的系统育人工程,为弟子们构建了善待他人、奉献社会、头脑智明、长远规划、和谐心灵五大框架,可谓是匠心独具,是儒家奉献给人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25.
儒家的传统观念认为,人之为人的根本是德性,而德性的萌发和教化始自家庭,家庭是人伦关系的基石。从这一视角来看,由于缺乏健全的家庭人伦关系,由无性生殖的克隆人往往无法形成确定的自我角色认同,这势必会影响其道德情感和道德观念的培育,最终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克隆人技术对儒家传统伦理秩序的深层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26.
文章为王立新教授2011年6月2日应张京华教授之邀在湖南科技学院濂溪研究所所作的学术漫谈。文章由侯永慧整理,题目及各节标题为整理者所加,整理稿经作者审定。王立新教授与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制片人柳理一行来永州道县月岩外景,实地录制《理学开山周敦颐》。此前王教授已经在"湖湘讲坛"主讲了《天地大儒王船山》,近著有《胡宏》、《湖湘经世名贤传》、《开创时期的湖湘学派》、《圣者凡心——王立新讲〈论语〉》、《天地大儒王船山》等,学术漫谈就此展开。  相似文献   
227.
儒家伦理思想初创于先秦时期。在与法家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纲"学说,宣扬君、父、夫在社会生活中的绝对支配地位。千百年来,儒家伦理思想渐渐转化成为中国人特有的、根深蒂固的思维行为方式、价值判断准则。儒家伦理道德标准被统治阶级用政治的强力外化为强制性法律规范。它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传统社会的长期稳定和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28.
在当今的高等素质教育中,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的冲击显得尤其显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理念、现实需求与高等学府的素质教育、德育教育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滞障和冲突。传统儒家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养人浩然正气的气节观,重义轻利、先公后私的价值观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局观、以"和"为贵的人际观等理想人格都为现代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范式,更为当今大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理想人格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式。  相似文献   
229.
在一堂讲授儒家哲学的课上,老师问学生:"儒家思想是‘为己’,还是‘为人’?"大多数同学的回答是:"为人。"其实,儒家经典《论语》中早已说得明明白白:"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时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今天的学者的目的却是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孔老夫子在这里强调"为己"的意思,是再明显不过了。这里就有一个"为己"和"为人"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30.
明朝中晚期,徽州底层社会动荡不安。在对失序的社会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官府通过革新诉讼制度,将国家权力再次渗透到基层社会;富于士大夫精神的行政长官励精图治,抚恤受灾百姓,推行乡约,神道设教,以儒家纲常伦理价值规范社会秩序,以民间信仰约束百姓行为;乡绅牺牲自我,提倡克己复礼,整齐风俗,凝聚地方人心,维持地方秩序。儒家传统价值在时代的变局中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