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62篇
科学研究   19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经历由忠实取向到相互适应取向再到课程创生取向(或课程创生观)的发展历程。课程改革以来,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形式化和低效化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非常紧迫。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课程创生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42.
教学文化是师生共同体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依然存在于该共同体的关于“教与学”的比较稳固的心理模式与相应的行为方式。教学改革的关键不是技术与方法的变革,而是教学文化的转型。对于当前正在进行教学改革而言,亟需实现从“忠实型教学文化”到“创生型教学文化”的转换。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变革教学观念、教学制度和教学行为的方式来促成这一转换。  相似文献   
43.
杜志强 《教育导刊》2008,(10):44-47
撰写教案是教师为适应教学的需要,对教材文本的重构。新课程背景下教案的撰写.要求教师秉持创生的取向,强调教案的开放性、生成性、个性化和内隐性等特征,并在此理念下,采用活化模式、拓展模式、澄清模式等使教案的撰写具有更强的“适切性”和“重构性”。  相似文献   
44.
论教学内容创生:规定性要素及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用教材教学的实质是基于教材创生适性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规定性要素包括“主体”“资源”和“方法”三个维度,每一维度包括相应要素,共同形成系统。教学內容创生分为教学过程前的预设、教学过程中的机变与再生、教学过程后的系统改写。  相似文献   
45.
教育自产生以来,"教什么(教育内容)""为什么教(教育目标)""怎么教(教育范式)"都是任何时候教育必须回答的三大追问。正是基于对这三大追问的严肃思考,我们认为,无论从教育的基本观念还是操作层面来讲,"体验"与"创生"都应该是21世纪教育的基本主题和范式。"体验"和"创生",既是从人本意义的概念讲,又是一种教育意义的概念,同时还是一种教学范式和操作层面的概念,即使"体验""创生"成为一种基本课型、一种基本的教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6.
无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为实践唯物主义,或者是把它看做是超越唯心和唯物的实践哲学,物质范畴都是不可回避的.对物质范畴的规定实际上是以浓缩的形式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因此,只有把实践引入物质观,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创生物质观.  相似文献   
47.
《四川教育》2020,(1):F0002-F000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成都市锦江区以体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为抓手,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学校体育教育改革。锦江区坚持政府的主动性、前导性和服务性,发挥学校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生性,形成政府多部门联动、社会积极参与、学校全面实施的体育教育改革新格局。  相似文献   
48.
"意义创生说"——教师理解课程文本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平 《教育导刊》2007,(6):15-16,25
"复原说"取向下教师理解课程文本带来了以下问题:课程缺乏动态性和生成性,教学失去创造生成的活力;教师主体的生命价值湮没在课程文本中,学生被灌输静态客观知识而缺乏创造力."意义创生说"认为,教师理解课程文本是教师与课程文本之间理解对话的过程,是教师和课程文本视界融合、课程意义再生和教师自身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49.
德育内化是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主体因素发挥作用的最突出表现.文章着重分析了德育内化的心理活动过程.提出了促进高校德育内化应实现德育指导思想由"制度规范论"为主到"诱导创生论"为主的转变;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他们的德性水平;应面对现实问题,提高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0.
商品经济时代的全球化、信息化和智力化的实践格局,要求高扬主体的创生性,来为人类论证和确立一种新的生存方式。这种实践格局要求哲学的主题必须转向。只有反映现代实践格局发展要求的哲学,才能真正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