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460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473篇
教育   97545篇
科学研究   6685篇
各国文化   69篇
体育   3961篇
综合类   3875篇
文化理论   321篇
信息传播   9695篇
  2024年   512篇
  2023年   2006篇
  2022年   1689篇
  2021年   1929篇
  2020年   2069篇
  2019年   2459篇
  2018年   1229篇
  2017年   2396篇
  2016年   2714篇
  2015年   4803篇
  2014年   10324篇
  2013年   8658篇
  2012年   10857篇
  2011年   10275篇
  2010年   8755篇
  2009年   8135篇
  2008年   9105篇
  2007年   6657篇
  2006年   5583篇
  2005年   5196篇
  2004年   4519篇
  2003年   3767篇
  2002年   2505篇
  2001年   1878篇
  2000年   1566篇
  1999年   532篇
  1998年   402篇
  1997年   326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268篇
  1994年   174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3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教师本该是最执着的一个读书群体,拳应有阅读的浓厚兴趣,解读经典的心境,建构话语的睿智。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们的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戕害下,在功利主义的诱导下,由于购书经费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成长意识迷失,阅读氛围缺失,无奈地远离了阅读,滑向了阅读的边缘,阅读内容扁平化,精神之躯缺了“钙”……  相似文献   
122.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内蒙地区体育院、系311名在读学生的运动损伤成因进行调查与分析,并针对成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培养学生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积极调整学生心理状态,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3.
124.
125.
126.
如何提高医学信息专业人员的英语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7.
我国体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现行专业和课程设置、体育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21世纪体育人才的基本特征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只是服务于社会的领域更加广泛。改革体育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扩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和领域,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当前我国体育高等院校改革的重点。目前我国体育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趋向合理。但仍存在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协调一致,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较小等问题,限制了各院校自由发展的空间,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人才的竞争,也未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8.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而我校作为苏州市政府确定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肩负着培养适合苏州企业迫切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责任。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苏州的支柱产业。现落户于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和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外资企业530多家,电子信息产业约占总数的50%。这些企业需要大量的应用电子专业的技术人员(各个层次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特别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新区根据其产业发展的需要,与我校联合成立了“苏州新区工业技术学院”,并设立“苏州职业大  相似文献   
129.
体育教育专业改革应注重调整培养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现代体育科学有关理论对体育教育专业改革进行分析,认为:在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众多因素中,首要考虑调整培养目标,变革教学观念,才能保障和贯彻落实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