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1.
树叶信     
早上,我坐在桌前做作业。突然,一阵风吹过,外面的树叶纷纷落下,我赶紧跑出家门,捡了一片树叶。回到屋里,我拿起彩色画笔,在上面写了一句话:祝爸爸妈妈天天开心!我把树叶信悄悄地放在他们的枕(zhěn)头下面,心想,这封树叶信一定会给他们带来惊喜  相似文献   
12.
郭子誉 《新作文》2008,(10):22-22
不知什么时候,爸爸"中(zhòn)毒"了,他中了可怕的电脑游戏毒。每个双休日,爸爸都起得很早去玩电脑,一玩就是一整天,连饭都顾不上吃。每天下班回家,他一放下包,就坐到电脑前面开始玩游戏。有时候我跟他说话,他就像没听见似的。有一次他发烧了,  相似文献   
13.
张宁 《学前教育》2021,(7):17-1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就幼儿语言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并对5~6岁儿童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我认为《指南》已经对幼儿是否应该插话的问题做了明确的回应。那么,成人是否就可以直接制止幼儿的插话呢?我想,针对幼儿插话的现象,我们可以更多地去关注插话背后的原因,对“症”施“方”,才能取得良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晏红 《家教指南》2006,(11):15-17
在一次家长开放日,涵涵的妈妈看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老师讲话的时候他自己玩,一会儿问他听见老师说什么了,孩子茫然地瞪着大眼睛;下一个活动是老师讲故事,正好涵涵听过,老师讲的时候,他不断地插话,老师说其他小朋友没有听过,请他陪同其他小朋友一起把故事听下来。涵涵坚持不了多久,又站起来插话,干扰了其他小朋友完整地听故事。这些问题在家里不明显,到幼儿园就变得明显了,怎样培养孩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呢?  相似文献   
15.
鼓励和引导学生课堂插话,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年龄段的认知规律相统一的认知特征,是增加课堂反馈渠道、有效调控课堂的举措,是对学生的积极教学情感的呵护,是创造教学契机,培养教学机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学生的"插话"现象也随之增多。这就要求教师能正确处理学生的插话现象,学会倾听、赏识并合理引导,使课堂从"散乱的活跃"走向"有序的开放",使对话及其过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预设之外的精彩。  相似文献   
17.
蒋晖 《母婴世界》2008,(2):100-101
"妈妈,你结婚的时候我在哪?""妈妈。那个时候为什么没有我?""爸爸你小时候挨过打吗?"据说如果我们的速度够快,超过光速,就能重温过去。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小孩,特别是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故事,假如真的能超过光速,孩子们更愿意看看父母过去的样子。  相似文献   
18.
鲁沁怡 《新作文》2008,(11):25-25
我有一个"不知道"哥哥,他说话可特别啦!爸爸问他:"你想去宁波参(cān)观冰雕节吗?"哥哥眨(zhǎ)眨眼睛说:"不知道。"奶奶问他:"你最喜欢吃什么小菜,奶奶给你买。"哥哥难(nán)为情地说:"不知  相似文献   
19.
我是福娃     
刘心悦 《新作文》2008,(12):29-29
我问妈妈:"你知道我的愿望是什么吗?"妈妈说:"不知道。"  相似文献   
20.
“饭花筒”     
吴霜  ;徐小娟 《新作文》2008,(9):21-21
今天是我的生日,晚饭做得特别丰盛(shèng)。妹妹吃得开心极了。瞧!她嘴巴鼓(gǔ)鼓的,嘴边挂满了饭粒。突然,妹妹眉头一皱,"阿嚏(tì)"一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