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9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教育   7187篇
科学研究   2184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214篇
综合类   458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55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643篇
  2013年   685篇
  2012年   710篇
  2011年   803篇
  2010年   795篇
  2009年   834篇
  2008年   946篇
  2007年   802篇
  2006年   563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27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关于直觉思维,国内尚无一个统一的、精确的定义。但是,人们已越来越趋近地认识到:直觉思维是主观意识对数量关系、结构关联和空间形式的直接理智的觉察,它是机敏的跳跃、大胆的设想、合理的猜测、迅速的试探、突然的领悟,以直觉、直念、直感等形式表现出直接性、综合性、整体性等独有的特征。课本在呈现数学知识结构时,必然考虑到思维训练的序列问题。在思维训练序列里,直觉思维的内容可以说是屡见不鲜。如在得出重要结论之前的观察、猜度、测量以及解题之后的检验等,都是直觉思维的内容。小学生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而直…  相似文献   
112.
凌剑春 《文教资料》2007,(12):96-97
原型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经典范畴理论形成鲜明对立。本文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化理论来解释语义模糊现象,从认知的角度证明作为一种心理现象的语义具有模糊性。原型范畴化理论可为研究模糊语义问题提供一种认知层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3.
杨华  孟繁兵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3):70-72,93
语感是一个不需要注意观照的言语感知系统,其运作已经完全自动化,因而具有无意识的特征.语感属于直觉思维的范畴,直觉是知觉、潜意识、意识三种心理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4.
引入了模糊核和广义模糊核的概念,系统地讨论了各类模糊幂群的结构,给出了一类模糊幂群的构造定理.  相似文献   
115.
网络教学设计及实施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实践,建立了网络教学的多因素评价体系,以模糊分析为主,进行网络教学设计及实施的综合评价,对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6.
直觉思维是指不受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对于有些问题,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其结论产生预见,由此寻求论证的方法。下面,就近两年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题谈谈直觉思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7.
商务英语书信中的词汇具有正式,简明的特征。在商务书信中多用小词,动态词,缩略语,有积极意义的词和模糊词,少用或不用大词,静态词,陈腐的词以及带性别歧视的词。  相似文献   
118.
变结构-模糊复合控制交流位置伺服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交流位置伺服系统变结构控制存在颤振的不足,提出了据偏差的大小去选择采用变结构控制、模糊控制的复合控制策略,仿真的结果说明了变结构--模糊复合控制器既保持了变结构控制的快速性及鲁棒性等优点,又消除了颤振现象。  相似文献   
119.
现行高中新编数学教材第一册(上B)中有这样一道习题:已知cos(α-β)=-45,cos(α+β)=54,且(α-β)∈(π2,π),(α+β)∈(32π,2π),求cos2α,cos2β的值.题后括号里还附有提示:2α=(α+β)+(α-β),2β=(α+β)-(α-β).笔者认为,对学生不易想到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应当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进行探究,因而这一提示,实质上是个“蛇足”.基于上述认识,在教学中,笔者事先将这一习题作为例题呈现给学生,并取消了提示,让学生进行求解,结果有三分之二学生的解题过程是这样的:由cos(α-β)=-45,cos(α+β)=54,得cosαcosβ+sinαsinβ=-45,(1)co…  相似文献   
120.
解数学题常从直觉开始。凭直觉得到的猜想具有或然性——猜对了,或者猜错了。这与问题的难易有关,也与个人的数学修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