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144篇
科学研究   178篇
各国文化   37篇
体育   185篇
综合类   75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2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415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630篇
  2010年   577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409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26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物理现象和规律是自然美的集中体现。本文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发掘美育作用,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2.
刘艳 《江西教育》2003,(13):27-27
音乐教学中,以即兴弹琴为载体,充分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能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音乐活动中提高审美情趣,体验音乐的乐趣,体会到音乐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学习内容之一,从而更自觉地学习音乐,借以发展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全面发展。实施过程:一、感受音乐,引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3.
陆迎真 《文教资料》2006,(35):91-92
山水散文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是柳宗元在散文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也是作者悲剧人生的审美结晶。他用精练的文笔和清峻的语言,显示小山小水独特的风貌:形象清丽,色彩清雅,乐音清幽,舞姿清灵,浸润了柳宗元对山水自然美的独到的审美思想和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94.
如何对学生进行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偏远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一种“情境启导法”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5.
语文阅读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有效的语文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更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线语文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要通过组织多种阅读活动展现文本的价值,以促使学生在恰当的阅读中重拾阅读的兴趣,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确保阅读文本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相似文献   
96.
论朱熹的山林情趣与他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中寻找朱熹山林情趣的思想渊源,同时,着重从其生活中出游和静居两个方面探讨其浓厚的山林情趣对他的生活及其诗歌创作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7.
从口语训练的必要性、迫切性以及具体措施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了高职学生接受口语训练的重要意义。语言表达能力是社会进步对人才素质要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内容之一。在高职语丈教学中进行口语训练有助于高职毕业生择业。  相似文献   
98.
读文学史,知道了歌谣乃最早的文学样式。那种通俗易懂、粗浅质朴、易传易唱的“顺口溜”到五千年后仍然焕发着顽强的生命力.且拥有着广阔的民间市场,这大概是我们那些目不识丁(也无“丁”可识)的老祖先们所始料未及的。几年前读贾平凹的《废都》,小说中那些社会  相似文献   
99.
老画家吴冠中提出"笔墨等于零"之说,引发了二十世纪末最大的水墨文化大论辩,至今未息;他称得上一位中华民族的"孝子",他的艺术根基是西学,他是以"西体中用论"的世界眼光看待水墨文化中的"笔墨";如果"笔墨等于零"的初衷是为了水墨艺术发展而进行的呐喊,则是一剂开错了的药方,只能是画家创作中的一种感受;当我们对吴冠中先生的"笔墨等于零"之说进行文化批判时,有必要对论辩的自身效果进行反思,倘若以"文明多极论"的世界眼光看水墨,对于传统中国画、现代水墨画,以及笔墨问题的研究,视野会越来越宽,探讨也会随之深入.  相似文献   
100.
汉大赋做为有汉一代文学的代表,其兴盛的局面,恰和汉诗的衰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汉赋兴盛最根本的原因,是汉代社会为汉赋提供了大的描写对象,汉人又有以大为美的审美情趣,汉赋从体式上和表现手法上又特别适应汉代的社会现实和汉代人的审美定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