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904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73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兼帝王之尊和诗坛领袖的隋炀帝在南北诗风融合的历史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首先,他提出了“非轻侧之论”,有利于抵制南方的柔靡诗风.在创作上追求“典丽”.有利于纠正隋文帝“斫雕为朴”的消极影响;其次,他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引导南北诗风的融合;最后.他招揽大批南北文人.与他们互相唱和.并对他们的创作进行评价.促进了南北诗风的融合.  相似文献   
22.
宋代咏花诗非常繁荣,"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对梅花表现出特殊的偏爱,在其现存4200百余首诗中有140首咏梅诗,这个数目在宋代、乃至历代诗人中都不多见。分析其原因,梅花不但契合了杨万里在诗中表达情志的需要,更与他个人的志趣、品节有关。通过考察杨万里咏梅诗,我们将不难发现,清新可爱的梅花是杨万里诗品和人格最好、最真的写照。  相似文献   
23.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跃在扬州的一个流派,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经历坎坷,以卖画为生.他们在艺术上都重视个性化的发挥,力求创新.就是这些画家,善于运用水墨写意的绘画技法,擅长于以简逸的笔墨来传达物象的精神.他们标新立异、清新狂放的画风,被世人称之为"怪",正是他们的"怪",才体现了他们的"新".文章对"扬州八怪"怪异画风的特点及成因作一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4.
胡健 《青海师专学报》2011,(6):36-39,43
汉代美学的整体特点在于它的过渡性质,阴阳五行学说将此前的阴阳说与五行说融为一体,提供了一个包括对中国古代艺术影响很大的宇宙观;汉儒的《乐记》、《诗大序》则分别对先秦儒家的音乐与诗歌美学作了总结,提出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以道制欲”“以理节情”的审美规范。  相似文献   
25.
作为20世纪后半期华语学界最为重要的古典文学阐释架构之一,海外及港台"中国抒情传统"研究,不仅致力于比较诗学论域中"抒情美学"的理论建构,同时也倾力于开拓抒情传统之文学史书写及重构的话语空间。其中,围绕着高友工的美典理论,其普林斯顿的追随者(孙康宜、林顺夫)构筑出抒情传统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史叙事,为五言诗、律诗、词体等文类的演进及亲缘关系提供了独到而深入的解说,描绘出自汉末至宋末的一段抒情文学的风云传奇。  相似文献   
26.
论文站在完整搜集、阅读高晓声一生作品的前提下,重新清理及解读高晓声1985年以后小说中的视野、主题及创作困境等问题,期望能成为今日再参照、辨证的资源。涉及的面向包括:农村与经济现代化转型问题及其新保守态度、"文革"历史清理的政治困境与寓言困境、归来知识分子的生活危机与自我安顿的矛盾,以及中美现代化参照、反省与思考的定型。  相似文献   
27.
糯小麦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特色食品开发,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针对首次种植糯小麦的产量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在更深层次上掌握糯小麦的特性并进行产业化推广,从而为广大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8.
《招魂》中关于帝、巫问答之辞一节的解说历来争论较多。笔者以为导致各家观点出现偏差的原因,排除原文有脱讹外,主要是对"掌梦"和"谢"字的理解不同。其实,文中巫阳所提到的"掌梦"强调的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显然不同于上帝所言的"筮予之"。"谢"字也未必如历来诸家所认定的"谢去"或"徂谢"意,而是作为一种巫术用语,指占卜的结果不灵验。  相似文献   
29.
杨菁长篇小说《欲望水城》采用一种意象性叙事手法,还原了她对郧阳古城的美好记忆,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处理、结构安排、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诸方面都有所创新,大胆突破了传统的小说创作模式,使整部作品体现出明显的诗意化特征。  相似文献   
30.
四川成都二仙庵方丈阎永和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重刊《道藏辑要》时将朱道生翻刻八卷本《张三丰全集》进行校订,并增补《无根树词注解》与《如意宝珠》各一卷,作为17种新增道书之一,收入"续毕集"。此书在清代共有3种刻本,体例不一,内容有别,优劣得失,兼而有之。考察阎永和重刊本的时代背景、版式特征、补辑内容以及文献价值,有助于人们客观地看待这部道教经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