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54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隆庆“俺答封贡”事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板升问题的解决;第二个阶段是高拱等极力促成册封和实现互市;第三个阶段是巩固封贡阶段,主要围绕整顿军备、加强边防和用兵辽东等展开工作。第三阶段往往容易被忽视。由于俺答封贡是为了实现边境的安宁,但册封和互市所形成的和平是不牢靠、暂时的,而长久的和平是需要实力做后盾的。所以,实现贡市后高拱对边防和军备的再次改革和整顿显得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52.
袁枚是激进主义诗论家,又是深知创作甘苦的诗人。所以他的"性灵"诗学一方面讲究性情、灵机和天分,另一方面还要求博雅,广泛汲取前人艺术经验,对音节、体格等艺术法度也颇有讲究。融会"性灵"说和诗法论使袁枚诗学呈现出复杂性与矛盾性,也使他异于明代公安派而呈现出清代诗学特有的综合性特征。应从"性灵"说与诗法论的矛盾与综合角度对袁枚诗学作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53.
自明清始人们对“西厢记”里的张珙多持肯定态度,认为他是一个知书达礼、忠厚机灵、恭俭温良的人,但笔者仔细研读该剧后发现,在元初王实甫的《西厢记》中,他是一位庸俗无行、机诈百端、心地歹毒之辈,与明清以后的张珙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54.
乍读《三侠五义》,包公形象给人的感觉显得单薄、流于程式化。但如果我们把包公这一形象放在我国古代小说的整体流变中,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中,以及由此种文化产生的特定民族心理中加以考察,我们就能发现并非如此,他自有其丰富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55.
辕固生、申公、韩婴、毛公为汉代《齐》、《鲁》、《韩》、《毛》四家《诗》创始人,本文认为:辕固生约生于秦始皇十三年(前234年),卒于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享年约95岁左右;申公约生于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卒于元光元年(前134),享年约90岁左右。韩婴、毛公年龄不可确知,约生于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前后,应与辕固生、申公同龄,故毛公为河间献王博士时约70岁左右;韩婴为文帝博士时约40岁左右,为常山王太傅时约80岁左右。  相似文献   
56.
引入"大私"的分析观念,将乡土社会里的宗族或自然村赋之以"大私"的属性,以此重构理解农民公私观念的理想图式。研究发现,宗族、自然村是农民认同的一个重要的"自己人单位"。受此影响,传统农民的行为逻辑是"以群为重,以己为轻"的群我主义,以农民认同的"大私"单位为界限,其内遵循个体利益服从群体利益的整体主义行为逻辑,其外则遵循截然相反的特殊主义的陌生化的人际交往逻辑。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崇公抑私"等公与私的价值性术语的实践效能就会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57.
宁化客家牌子锣鼓繁衍于明代,是流传于闽西北客家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吹打乐。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的积淀,宁化牌子锣鼓逐渐形成了由南北曲以及民间小调为主的曲牌体系。牌子锣鼓的曲式结构为联曲、联奏形式,调式、调性色彩丰富多彩,还大量存在交替调式的现象。牌子锣鼓广泛应用于祭祀、庆典、灯彩、迎神庙会等场合,乐器有唢呐、小鼓、边鼓、拍板、锣、钹等组成,多为边走边奏的表演形式,深为老百姓喜爱。  相似文献   
58.
冯巩的小品被大众所关注,主要是因为特色化的语言方式,诙谐幽默的笑料,生动形象的演绎,使得他的小品深受大家的喜爱。本文主要通过语音、词汇、句式方面将冯巩近几年小品的语言进行分析和探究,概括出冯巩小品特色化语言的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59.
《史记》之"太史公曰"在文学史上具有开百代之先的地位。作为论赞,它附同于本纪、表、书、世家以及列传,并同它们一起组织起《史记》完整的结构。在烘托主文本的同时,也汇筑起了"太史公曰"作为表情达意的独特文本所具备的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60.
"夫商徵响高,宫羽声下"是《文心雕龙·声律》中的两句原文。而今人注本对此却存有争议,一种以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里校注为"宫商响高,徵羽声下"的观点为代表,另一种以刘永济在《文心雕龙校释》里校注为"徵羽响高,宫商声下"为代表。两者都认为是宫和商、徵和羽之间的单音绝对音高关系。但笔者从音乐乐学的原理分析得出结论:原文"夫商徵响高,宫羽声下"即是刘勰的本意,指的商到徵、宫到羽这样一个音与音组合的音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