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534篇
科学研究   239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64篇
综合类   90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艺术教育是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一个重要平台。在高校美术专业的色彩教学中,应从基础知识入手,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与综合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
文章在对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尝试对其进行扩容,使其延伸至语言之外的领域,得以解释文学史嬗变更迭的原因。并且,本文对形式主义的思想局限略作评述,以论证对该概念的扩容根据及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23.
语言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世界语言文化丰富多元的格局下,不同语言的变体使用与传输有利于增进了解,有助于不同的使用者构建和表达不同语言的文化价值.文章从Taikonaut一词切入,考察其在多元语境下的变体,探讨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词语创新和基于翻译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4.
物流业入世后过渡期营销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入世后过渡期的到来,市场开放将提速,并逐步取消外贸引入的地域限制、数量限制、股权限制等,这将对中国的物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物流业的SWOT和应对WTO 策略分析,营销创新对振兴中国物流业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从深层次揭示了专业教材体系设立的基本依据 ,论述了专业教材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机制 ,阐述了当前专业建设和教学任务对教材体系发展的重大影响 ,提出了专业教材体系创新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26.
本文主要使用资料分析法对中、美两国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一些主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的起始时间严重地滞后;培养对象只集中在大学本科以上的高级人才.这必将失去了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机和降低整体的国民素质.此外,在以英才教育为目标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格式化、标准化和超常的认同已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逆向思想和想象能力的发展,即使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现阶段,学生的实用技能的培养也缺少创造的因素.本文对如何培养创造能力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7.
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实施正确的教育,将保保护儿童天真纯朴的本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进一步挖掘儿童的思维潜能,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坚强意志。  相似文献   
28.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语文教学崇尚以知识为本,以能力为辅。为了促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本文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应授学生以“法”的观点,教师应让学生学会正确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9.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可行性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面临着加强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的严峻挑战。本文从分析现在医学类的大学生在学习理工科课程(本文以《医用电子技术》《医用设备学》《信号与系统》等为例)中经常提问的问题着手,就如何提高知识的系统性,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展开的。从学生年龄共有的特点出发,分析创造性在教学中可以展开,然后给出在教学中如何展开的建议。  相似文献   
30.
影响德国大学创新力的制度与观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范围内,德国高等教育向人们展示的不仅是其创新的显力,还有其绵延不绝的创新潜力。本文从制度与观念等维度对影响德国大学创新力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对支撑德国大学创新力的独特理念和推动德国大学创新力的动力网络与制度保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