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179篇
科学研究   7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7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72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遵义方言量词的构形重叠有三种形式:完全重叠式AA、嵌“大”重叠式“A大A”和嵌“把”重叠式“A把A”,前一种和普通话相同,后两种则为遵义方言所特有。本文讨论各重叠形式的语法意义及句法功能。  相似文献   
12.
《人鼠之间》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一部中篇力作。小说中一连串密切关联的隐喻对于主题的深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作品标题、人物莱尼、死老鼠、老狗等几个关键性的隐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隐喻的相似性构成了隐喻的基础,为理解隐喻提供了方便.但Sperber & Wilson在专著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提出了最佳关联原则,能更有力的解释隐喻,为隐喻的理解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究其实质,隐喻的相似性正是最佳关联性在隐喻中的表现,隐喻的理解实际上是寻求隐喻的的相似性,而寻求隐喻相似性的过程就是寻求本体和喻体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4.
浅谈语法隐喻及其实际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振彬 《培训与研究》2005,22(5):99-101
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人们可以把动词、形容词转化为名词,句子转化为词组。这种变化被称作语法隐喻。Halliday(1985)指出,名词化(nominalization)是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语法隐喻方式有助于意义的有效识解,有利于认知效果的获得,它增强了语篇的语义联系和关联度。  相似文献   
15.
隐喻·文化·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 ,又是人们思维和行动的方式。本文介绍两个相关的隐喻理论 :塞尔的隐喻语用学理论 ,雷科夫和约翰生隐喻认知学理论 ,同时论述隐喻与文化的关系 ,指出文化的研究对于隐喻语言的翻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隐喻、移位法与拟人法这三个英语辞格是人类思维中三种性质不同的方式的产物,并分析了其表现形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英汉有关时间的隐喻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间的概念是通过其他概念来认识的,通过汉英有关时间的隐喻表达,从认知的角度对比探讨了两种文化认知和建构时间的途径和方式。这些隐喻概念的运用说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的共性,同时,隐喻概念因深受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跨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语境、隐喻与听力的关系,从话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结构三个层面阐述了语境、隐喻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作者认为这种运用对学生的听力理解具有指导作用,可促进他们对英语的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的语言学研究成果表明,语篇分析虽然只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它却为外语教学尤其是阅读理解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语篇分析中的衔接理论,对读者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增强尤为重要。文章简要介绍了衔接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分类,并对该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研究和论证,探求在教学实践中将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寻求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最后提出今后研究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语法是语言的框架、骨骼 ,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中国学生所处的特定的非英语环境的具体实际 ,从外语教学的语言环境、学习对象、英汉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及语法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关系等四个方面透彻地分析了语法的重要性、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