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教育   1953篇
科学研究   65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20篇
综合类   120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00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101.
对于高校辅导员个性化发展的定义包含对个性素质的审视与重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独到见解与领悟、教育个性的形成与个性化教育的实践等要素。高校辅导员实现个性化发展是高校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诉求,是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动力,也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后盾。  相似文献   
102.
李芳  许德山 《现代情报》2016,36(1):79-83
文章旨在研究如何基于本体实现政务服务整合,通过对用户实际需求和政府部门服务现状调研确定服务整合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以此为基础构建中文电子政务服务整合领域本体,并提供一套方法和原则辅助领域专家构建该领域本体,最后用Protégé软件包构建了本体样例。文中仅给出本体最小集和具体构建的方法,领域专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最小集上添加元素并遵循文中提出的方法与原则来构建适应本地区需要的政务领域本体。  相似文献   
103.
电子政务互操作技术是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共享的关键,目前对电子政务互操作技术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语法层次上,而对语义互操作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元数据、知识本体和语义Web的角度初步讨论了如何解决电子政务领域的语义互操作问题,并提出了一种电子政务语义信息交换的参考模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4.
古籍贝叶经具有独特的内容和文化价值,属于珍贵文化遗产。梳理国外贝叶经本体保护和数字化抢救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贝叶经本体保护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贝叶经制成材料、装帧制作工艺、病害及修复、保存与管理等;贝叶经数字化抢救研究主要聚焦于图像处理、文字识别、文本提取和数字化平台构建等方面。其主要研究特点有:研究开始时间早、范围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视角研究贝叶经保护问题,注重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保护与修复研究,注重运用数字化技术分析贝叶经信息资源等。  相似文献   
105.
叙事性文本是对现实世界的记录,也是人文学者的研究对象与基础,对叙事性文本的阐释更是人文学术研究的基本任务。随着数字人文的发展,人文学者对远距离阅读与策略型阅读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构成叙事性文本的基本单元,事件和情节是文本解读的重点。为了更好地适应人文学者阅读需求的转变,建构叙事性文本智慧数据,支撑数字人文研究,以情节为视角,以事件为基础,对广泛存在的叙事性文本进行深层次语义表示与结构化处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现阶段较为成熟的文本表示方法更适用于结构相对清晰、统一的科学文本,不能很好地表示叙事性文本中存在的复杂叙事结构,因此,以知识表示与知识组织为出发点,构建符合叙事性文本特征的语义结构化表示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梳理叙事学基本理论与概念,以及事件知识表示、事件本体与叙事本体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叙事文本中存在的事件、事件间关系进行语义建模与表示,同时完善了对情节的定义,构建了基于事件的情节本体EBPO,提出了叙事性文本的"层次-网络"结构模型,用以实现对叙事性文本的语义结构化表示。初步标注的实验结果表明,借助情节本体及结构模型,可以实现对叙事性文本的语义结构化处理。  相似文献   
106.
信息可视化是情报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回顾了网络环境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用本体编辑工具实现文献分类表可视化的方法.图1.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意义]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主题,而微博用户对不同主题的表达和关注也会直接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规模以及舆情事件的走向。针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微博用户主题演化分析有助于应急管理部门更好地理解重大突发事件的发展轨迹以及公众在不同阶段的关注点,以便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方法 /过程]以网络舆情信息特征为立足点,辅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舆情信息客体与本体进行剥离,结合重大突发事件特征,创新性提出以舆情客体信息为参照基线的舆情本体演化强度来反映微博主题演化趋势。[结果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面向网络舆情信息本体的主题分析,与网络舆情实际发展演化趋势更加贴近,对主题内容的揭示也更加全面。同时研究思路也对现有网络舆情主题分析的研究方法中单一求助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优化与更新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意义]基于数据故事本体模型提出一种语义描述及推理方法,旨在生成机器可理解的数据故事语义脚本,完整的数据故事产品能够利用此脚本生成。[方法/过程]首先,基于OWL本体的建模和知识表示方法设计数据故事的XML格式和RDF(S)格式的描述脚本。然后,基于SWRL定义数据故事的语义描述规则,论述数据故事化的语义描述及推理流程与关键任务。最后,以UCI breast-cancer数据集为数据来源,将存储在MySQL数据库中的数据故事内容转换为XML数据故事描述脚本和RDF(S)数据故事语义描述脚本,并使用推理方法标记数据故事的要素及关系。[结果/结论 ]定义包含故事要素、故事要素关联以及故事实例的数据故事脚本,划分出数据故事语义描述与推理的流程以及形式化表示活动中的关键任务,并提出可操作的面向数据故事化的语义描述和推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意义]手工艺类非遗作为最具物质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研究价值,借助文化基因理论与知识表示方法对手工艺类非遗文化价值进行有效挖掘与彰显,有助于拓展非遗资源的知识组织研究新视角,探索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与创造性应用新模式。[过程/方法 ]应用知识本体理论与技术方法,从领域本体与应用本体角度设计手工艺类非遗知识表达框架,具体构建“物—工艺—基因”三元应用本体模型,并以长沙铜官窑这一代表性手工艺非遗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验证本体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结果 /结论 ]“物—工艺—基因”三元本体模型运用本体知识表示技术揭示手工艺类非遗的内在发展规律,为传统手工艺的教学传承、手工艺类非遗的抢救性保护以及手工艺产品的再设计与开发提供结构化、标准化的元素素材。  相似文献   
110.
数字人文的发展与引入为传统人文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借助数字化技术组织、关联和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忆、传承、创新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元曲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元曲四大家现存杂剧为例,通过自顶向下的方式对元曲知识进行抽取、融合、存储,最终构建知识图谱以实现对元曲知识的多维度展示与应用。基于本体模型构建的元曲知识图谱,能够实现对元曲资源的关联组织和可视化呈现,拓展了人文研究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