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教育   350篇
科学研究   22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19篇
信息传播   9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软科学》2018,(2):11-15
利用超效率Min DS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测算1998~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技创新效率,再以此为门槛变量,通过Hansen门槛面板模型检验科技创新效率对生态环境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流域考察期内科技创新效率整体呈"哑铃状"分布,区域间存在较大效率差;科技创新效率对生态环境的门槛效应显著,正向拉动作用呈先升再降的倒"U"型趋势。进一步指出科技创新是缓解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既要以"效率导向"关注投入产出比是否经济,也要坚持"绿色导向",避免一味追求效率而忽视高科技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2.
基于长江经济带109个城市2004—2015年的专利授权量,利用泰尔指数、变异系数、探索性空间分析及面板数据门槛模型等方法,研究其创新速度的空间集聚及其门槛效应,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创新速度的区域差异呈现"四升四降"的双M型波动下降形态;城市间有显著的正空间作用且有增强趋势;冷热点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热点区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冷点区向下游地区集聚;趋势面平缓,区域间的空间差异不明显,南方向上的城市实现了对北方向上城市的赶超;资本投入和信息化水平对创新速度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三门槛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43.
面对资源环境问题给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瓶颈与短板,绿色创新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经济—环境—社会(EES)协调发展的理念,在明确绿色创新内涵和价值维度的基础上,将绿色创新绩效分解为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并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和协调发展度模型,以环渤海经济带为例进行绩效评价,进而分析绿色创新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各维度的协调发展程度,为进一步提高绿色创新绩效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744.
基于2009—2014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整个空间呈现不均衡的阶梯状分布格局;(2)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并非完全线性相关,结构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认知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效应;(3)RD人力投入、RD资金投入和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呈现显著正效应,其中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最突出。  相似文献   
745.
以长江经济带124个地级市、自治州和2个直辖市为研究单元,用专利授权量表征创新产出,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ESDA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1986—2014年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绝对差异在2001年以前增加缓慢,其后迅速拉大,2012年后明显下降;相对差异在1994年以前大致呈下降趋势,其后缓慢增加,2002年后增加显著,在2003年达到最高点,2009年后出现明显的下降。(2)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高的地市数量变化不大,分布较为集中,但有向中部地区蔓延的趋势,主要位于长三角地区及中西部的省会城市。(3)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的空间关联特征以正相关为主,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且空间格局大致稳定,长三角地区一直都是创新产出密集聚集的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大多是低低集聚地区,高低集聚的地市主要是中西部一些省会城市区。(4)空间交互作用是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产生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科技投入和科技政策对长江经济带创新产出具有显著影响,经济发展、人才资源、FDI及通讯基础设施对创新产出也具有较大影响,传统基础设施对创新产出作用最小,而外资在区域经济中的渗透程度对创新产出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46.
依托"污染天堂"假说,选取长江经济带9个省份2004—2013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测度指标,构建了面板模型来探讨长江经济带进出口贸易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有利于改善空气污染情况,减少碳总体排放量,规模效应会导致长江经济带碳排放增加,环境恶化;"污染天堂"假说在长江下游地区不成立,进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长期效应超过短期效应,总体上抑制碳排放量增加,改善大气污染情况;长江上、中游地区"污染天堂"假说成立,进出口贸易会导致长江中、上游地区环境遭到破坏,加剧碳排放的增长。因此,必须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等方面促进长江经济带进出口贸易与碳排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47.
产业协同作为区域协同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支撑,是推动市场开放的重要载体。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利好和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长江经济带城市圈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带来历史性的机遇。有鉴于此,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社会调查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长江经济带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困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虽有一定的基础,但由于行政主导的边界过于泛化、市场机制建设滞后以及博弈地位的不对等、利益协调机制的缺位,长江经济带体育产业协同发展仍存在一定的困境。为此,提出了长江经济带内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基本思路,从做好顶层设计、倡导共建共享、注重改革创新、拥抱信息技术与扩展人力资源这五点阐述了长江经济带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旨在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推进市场一体化、培育产业创新集群、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与优化人才储备,进而推动其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48.
在深入实施淮河生态经济带国家战略背景下,六安等沿淮城市面临充分融入经济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六安市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既有良好的产业与资源基础、生态与区位优势,也存在城镇化发展滞后、产业竞争力不强、创新动能不足、开放合作度不高等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生态经济发展内在要求,提出以生态资本为基础、生态产业为支撑、生态城镇为平台、生态创新为动力的融合战略,打造淠淮生态带、提升新型城镇建设、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区域联通网络、增强创新发展动能、提高开放合作水平的融合路径,发挥六安市比较优势,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与绿色振兴赶超。  相似文献   
749.
从本世纪初开始,我国在国际传播领域奋发有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明显的成效。特别是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通过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等硬实力的支撑,各种合作项目、中国商品、中国制造等遍布“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为我国国际传播奠定了扎实而良好的基础,更为提升我国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50.
“黄河宁,天下平”。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带,黄河流域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怀、牵挂着黄河的保护与治理。他曾多次深入黄河沿线视察调研,并于2019年9月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上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山东省东营市考察黄河入海口,并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强调,要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黄河流域正在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篇章,这不仅为沿黄河城市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也对沿黄流域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