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458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1537篇
教育   264483篇
科学研究   11593篇
各国文化   2620篇
体育   11248篇
综合类   6079篇
文化理论   2004篇
信息传播   46400篇
  2024年   732篇
  2023年   3337篇
  2022年   2459篇
  2021年   3107篇
  2020年   3346篇
  2019年   3003篇
  2018年   1655篇
  2017年   2841篇
  2016年   4177篇
  2015年   6944篇
  2014年   21924篇
  2013年   16263篇
  2012年   19545篇
  2011年   33387篇
  2010年   36317篇
  2009年   32378篇
  2008年   28349篇
  2007年   22868篇
  2006年   21299篇
  2005年   18511篇
  2004年   18646篇
  2003年   14477篇
  2002年   10140篇
  2001年   7372篇
  2000年   5660篇
  1999年   1321篇
  1998年   919篇
  1997年   760篇
  1996年   579篇
  1995年   538篇
  1994年   515篇
  1993年   284篇
  1992年   293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文章以《申报》为例,从社会认同、经济独立、客观性原则和公共服务意识等方面考察中国近代民营报纸新闻专业化的历程和特征,比较中美两国新闻理念的异同。研究表明,中国近代民营报人已具备初步的新闻专业理念,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22.
众多小说家都十分注重碎片化写作方式,不仅仅是在小说主体与内容之中,其小说结构在打破传统写作方式后皆受到后现代小说家的注重。多丽丝·莱辛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在《金色笔记》中便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碎片化的结构与开放式的结尾和后现代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意义] 经典阅读处于学生通识教育的核心环节,大学经典推荐书目在"读什么""怎么读"的核心教育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和确立大学经典推荐书目的遴选标准,探究其发展特点,对于优化经典书目编制、推动经典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 通过网络调研和电话访谈梳理部分"双一流"高校的官方经典推荐书目,分析我国高校经典推荐书目的产生过程与背景。[结果/结论] 大学经典推荐书目在遴选上重视中国传统经典,也注重借鉴西方经典;人文社会科学经典与自然科学经典遴选相对均衡;发掘元典书目新生,重视充实有价值的影响书目。同时,在阅读推广实践中,呈现出尊重阅读主体、重视首因效应发挥、丰富创新推介载体,以及差异化、层次化、定制化的发展特点,体现出高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和图书馆的主动作为。  相似文献   
25.
26.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2):16-16
本刊自2014年起发布当年及前两年高被引论文TOP10。2020年,《图书情报工作》仍将按2019年的评选方式进行,评选过去3年发表的高被引和高下载论文,以各年TOP50为基础,兼顾发表时间,由编辑部最后选定10篇进行公布。  相似文献   
27.
束有春 《寻根》2021,(2):19-23
"买宴"一词,与今人聚饮时付款买单意同。在我国封建社会,曾出现大臣捐献钱财来参加国君宴会的情况,称为"买宴"。但南唐李璟、李煜父子的"买宴",却是臣属国的国君在为宗主国的皇上买单,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宋史》卷四百七十八"列传"中出现的"世家"字样,感觉与《史记》"本纪""表""世家""列传"的并列体例明显不同,将"世家"置于"列传"之中且下降了一个级别。原来,《宋史》将"十国"中为宋王朝所灭的南唐、吴越、南汉、后蜀、荆南(南平)、北汉政权,都在"列传"中用"世家"来进行记载,将"世家"附属在"列传"之中。  相似文献   
28.
29.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