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本文利用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描述大脑功能变化的新技术——脑电地形图,对运动员杠铃蹲起负荷前、后的脑电功率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负荷后即刻与安静状态相比,δ、θ频段的功率值增加,α3 频段则减少。说明该运动负荷后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出现抑制过程,表明较长时间的、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即大脑皮质  相似文献   
32.
对举重"双屈式"上挺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录像解析、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对举重挺举预蹲上挺中创新型技术——“双屈式”上挺技术进行了科学研究。认为“双屈式”上挺技术通过屈膝预蹲时配合相应的屈髋和翘臀的动作,使预蹲发力蹬腿同时能够辅以较大的伸髋动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运动员的腰背及腿部力量,加大了杠铃最后的上抛速度,从而能够提高上挺成绩;预蹲屈髋时杠铃重心水平前移导致的人体和杠铃总重心的前移,可以通过适当的翘臀动作予以弥补,以保持总重心的稳定。  相似文献   
33.
34.
那一刻,真美     
奥运是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技巧、意志、自然的美,挑战着运动员生理上的极限。在这个大舞台中,我最爱看的就是举重这个项目,尤其是2008北京奥运男子62公斤级张湘祥出举的176公斤的那一把。  相似文献   
35.
举重上挺动作利用杠铃横杠弹力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举重中上挺动作利用杠铃的振动问题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提出了上挺动作的最佳时机,充分利用杠铃横杆的弹力将有助于举重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36.
标枪是以力量为基础、速度为核心的速度力量性项目,标枪运动员速度力量的发展水平与标枪成绩密切相关。快速力量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爆发力,在速度力量性项日中,爆发力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运动成绩的优劣,在发展最大力量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爆发力,从而提高快速力  相似文献   
37.
彭恭铓  刘剑 《体育师友》2011,34(2):34-35
杠铃训练是发展学生肌肉力量、爆发力及肌肉耐力比较见效的训练手段。高考生由于训练时间较短(有的只有几个月),所以在进行力量练习时,大多数教练员普遍喜欢采用杠铃训练来快速增加学生的力量。正因为教练员有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驱使,他们忘记了训练的科学性。大量地进行杠铃训练,使很多学生不同程度地受伤;虽然杠铃训练进行次数很多,但成绩的提高总是缓慢,甚至有适得其反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总结了用杠铃训练的实践,得出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38.
为了解哑铃飞鸟与杠铃平卧推举交替练习的健身方法对发展胸肌的影响,随机选取吉首市名人俱乐部健身男学员30名为实验组、30名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及身体状况相似。结果表明:实验组学员胸围大小、杠铃最大推举负荷和30 s杠铃80%最大负荷推举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种健身方法对胸肌的形态结构和机能改善均有明显效果,是一种简单易学、易被大众接受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39.
采用实验法,将受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与推铅球动作结构或发力特点相似的力量练习.对照组采用以杠铃负重为主的力量练习.进行为期2个月的实验.实验后实验组的技术和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作为一种力量训练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结合动作结构和发力特点进行力量训练是可行的和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0.
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力量是运动的基础,也是短跑运动员掌握技术和提高速度的关键所在。各种力量训练方法手段必须有利于力量素质向短跑运动的转移、发挥和利用,有效地提高短跑成绩。对当今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剖析,提出力量训练方法手段的选择与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