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7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47篇
教育   2523篇
科学研究   128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14篇
综合类   304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15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国近期出台了促进民企参与国企改制的相关政策。但是,民企参改困难重重、意愿不高,其根源在于所形成的体制性障碍。只有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才能消除障碍,保障和规范促进民企参与国企改制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2.
根据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校企合作、科研成果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有很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失业,而企业又出现人才短缺现象。众所周知,高校人才的培养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满足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企业的需求是决定高校人才培养成败的检验标准之一。因此,校企合作是提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4.
引企入校,开展工学结合教育工作是高职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目前高职教育在引企入校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造成引企入校合作流于形式,合作质量不高。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引企入校前,没有建立较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而构建此体系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105.
国有企业30年的改革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和巨大的成就,但忽视了高效的治理结构的构建和有效的治理机制的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合理取决于产权结构的变化,因此借鉴传统的产权理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对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档案是企业的一种重要信息资源。在现代化背景下,企业为有效管理档案,必须对管理工作制度实行一定改革和创新,并把握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7.
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企业开始从战略的角度考虑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实施有效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长远的发展及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中小企业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基石,而科技创新又是日本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对日本经济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日本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基于跨行业合作组织这一平台,因此考察这一组织的形成与特点,分析其影响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进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对于探寻我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思路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9.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现代制造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企业为了适应企业发展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都要建立相对完善的企业培训系统。本文所构建的企业培训系统,正是满足员工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快速有效地解决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110.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融资难的问题。主要难在内源融资严重不足,融资渠道狭窄,可供中小企业融资的正规资本市场尚未建成;中小企业社会信誉低,银行怕担经营风险,不愿投放贷款。为有效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必须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商业信誉,积极发挥银行贷款主渠道的作用,努力拓展融资渠道,不断完善信用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