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134篇
科学研究   50篇
体育   396篇
综合类   7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二:1、向后拉引球时大臂紧贴躯干,手和小臂只能固定在肘关节处,限制了运球手臂的活动范围,这样既不能将球顺利的拉到体后,又不能较好地用力拍球。2、由于学生基础差.练习较少,所以在完成动作时常会出现上肢、下肢互不兼顾的不协调现象。  相似文献   
62.
我国许多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无论是身高,还是技术都处在世界领先位置,但与欧美强队相比,仍存在着相对劣势,如篮板球拼抢不凶猛;个人进攻能力和对抗能力较低,弹跳力和弹跳高度不够等,集中表现为运动员爆发力不足,在比赛中与对手发生身体接触就会造成动作变形,进攻失误。所以,篮球运动员的爆发力素质无论是对于进攻还是防守都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3.
宇光 《健身科学》2009,(1):35-35
在膝盖的前方有个“三角洲”,这就是呈三角形的髌骨,是下肢伸直肌肉的主要支点,与股骨形成髌股关节,起到保护膝关节的作用。若在膝关节长期的负重和运动中,髌骨会发生软化,令膝盖罹难。  相似文献   
64.
踢毽对中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和伸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华丽 《体育学刊》2005,12(4):66-67
采用CybexⅡ^ 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持续踢毽锻炼2年的广州市128名中老年人的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进行标准化、定量化测量,结果表明:男、女屈、伸膝肌群耐力(ER)、爆发力(TAE)自身前后对照各项肌力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5.
通过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及数理统计法对国内不同年龄、等级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大腿伸膝、屈膝肌群等动力量及下肢爆发力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年龄与训练年限的增长,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伸、屈膝等动力量逐渐增加.18岁足球运动员屈膝等动力量明显高于16岁运动员,而在伸膝等动力量上两者没有明显差别.前者的伸膝/屈膝等动肌力比高于后者.在10 m站立式全速跑测试上,18岁足球运动员的成绩明显好于16岁足球运动员.然而在30 m站立全速跑及原地静止式纵跳、原地下蹲式纵跳的成绩上两者之间没有明显区别,说明下肢爆发力训练随年龄增长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6.
一、连续多级蛙跳目的:发展下肢肌群爆发力及肌肉的协作能力方法:双腿屈膝,双臂后举,两腿蹬伸,双臂前摆跳过一定高度,双足落地时脚跟着地,并迅速滚动到前脚掌,依次连续跳过5~10次,练习时要求双臂与腿的配合要协调,中间下蹲幅度不要太深,动作连续性要好。  相似文献   
67.
利用SAFMS -T全力测控测力平台 ,对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健将级运动员进行了不同落差的跳深全力测试实验 ,分析研究了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落地时下肢受竖向冲击力大小与落地缓冲方式有关方面的因素及落地稳定性的好坏与压力中心曲线形状之间的关系。得出下列结论 :跳深落地时人体受的竖向支反力与脚落地的缓冲方式有关 ,前脚掌先落地缓冲支反力第二峰值小 ,全脚掌先落地引起的第二峰值力大等结论 ,为训练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68.
肌肉代起止点是确定肌肉长度、拉力作用线和肌力臂的关键因素,在人体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定量分析、在体肌肉工作形式的确定、建立生物力学模型、定量评定肌肉功能等研究中有重要作用。通过实验方法进行下肢肌肉附着点的标记。下肢作用于髋、膝、踝三个关节的共38块肌肉中.具有代起止点的肌肉为73.68%。研究结果表明:肌肉代起止点对确定肌长度、肌拉力线、肌力臂和定量评定肌肉功能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为证明下肢后肌群(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小腿三头肌等)伸展性对老年人下肢运动能力和姿势的影响,我们对60—65岁老年人和18—24岁年青人(对照组),分男女两类两组进行了“仰卧钩脚直膝屈髋”、“常态走路步幅”、“立正膝间距”等三项指标的人体测量.将获得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揭示了老年人下肢后肌群的伸展性与对照组比较减退极明显(P<0.01).并与老年人下肢运动能力的下降、姿势的退行性变化之间高度相关(男、女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结果均P<0.01).提示老年人应注意加强下肢后肌群伸展性的运动锻炼,同时也为老年人预防与延缓下肢后肌群伸展性的减退,选择相应对策和方法手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目的:运用元分析的方法检验复合式训练对青少年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干预效果,检验并提出最优的运动干预方案。方法:运用STATA 15.1和Review Manager 5.3对纳入的10篇文献和301名被试者通过设置抗阻类型、抗阻强度、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等5个调节变量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整体效应、异质性、发表偏倚性检验。结果:(1)复合式训练对跳跃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36,对短跑类运动表现的影响效应量d-0.51,两者达到中等效应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研究纳入的10篇文献异质性较低,间歇时间、训练频率和训练周期的对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影响的效应量有一定差别。结论:(1)复合式训练能够显著提升青少年跳跃类和短跑类运动表现;(2)抗阻训练选择等张收缩、强度70%1RM以下、小于3分钟的间歇时间、在4~8周内选择每周1-2次的复合式训练能够对青少年运动表现有较好的提升;(3)围绕青少年人群开展的复合式训练较为缺乏,后续研究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