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74篇
科学研究   50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28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7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古称哀牢、永昌,是“西南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这里不仅是一个商业繁盛的驿站,由于丝绸对外贸易的发展,也逐渐成为蚕桑养植加工的重要基地、丝绸等纺织品的重要出产地.  相似文献   
12.
“2012土耳其中国文化年”于2011年12月12日正式拉开帷幕,2012年12月4日圆满落幕。历时整整一载的“中国文化年”诸多活动,仿佛旋过土耳其数十城市的一股强劲“中国风”据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文化处统计,“中国文化年”框架内,共有87个与中国文化有关的项目与团(组)赴土耳其进行交流,中国访土人员约1700人(次),共实现近400场展览和艺术表演,交流项目涵盖杂技、影视、教育、舞蹈、音乐、戏剧、展览、青少年、美食、图书出版、新闻媒体、宗教、智库和动漫等领域;现场出席相关活动的土耳其观众近24万人(次)总之,“中国文化年”项目覆盖安卡拉、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安塔利亚等40多个土耳其的城市,成为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在土耳其举办规模最大、历时最长、项目最多、门类最全、层次最高、延伸地区最广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因为在其通商货物中,中国丝绸最具代表性,故由此得名。丝路不仅是古代亚欧大陆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而且也是促进亚欧各国与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China is the earliest nation to plant mulberry trees and breed silkworms in the world.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s indicate that Chinese ancestors began to gr...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众多的外事场合,人们经常可见众多驻华外交官夫人的身影;匈牙利驻华大使馆文教参赞的中国夫人纳吉·麟女士是其中较引人瞩目的一位,同时她还是《欧洲丝绸路》杂志社的社长、《世界·中国》多语种杂志的主编及发行人。  相似文献   
16.
切莉很爱自己的妈妈,在她的心里,妈妈永远穿得美美的,说话温柔动听,对人和善。这不,为了这次郊游,妈妈特地穿上了小碎花的长裙,配上系着淡紫色丝绸蝴蝶结的草帽。风从开着窗的厅堂吹过来,把妈妈的长裙吹起一角,切莉觉得漂亮极了。妈妈像是要去采蘑菇的白雪公主!  相似文献   
17.
商周时期的丝绸图案主要是以直线和折线组成的对称型矩花纹,也出现了以饕餮、鱼、凤、夔为原型的图案。春秋时期的丝绸图案从简单的方形纹、菱形纹而变化成了复合式的杯形纹、塔形纹、菱形纹,更多的动物、植物图案也被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18.
开篇的话:人们常说,记者是无冕之王。 因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可以凭借自己手中的镜头。凭借手中的笔俯仰天地;人们的视线可以追随他们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了解。去品味他们走在路上的故事。然而,在这个光环的背后。你是否能想象,能理解一个大名鼎鼎的央视主持人被保安拎出人群的尴尬?你是否会想到,在前进的路上危险随时会对他们袭来? 本刊从2007年第2期开辟新栏目《记者天下》。这个栏目重点不在如何让记者写出自己的经历,而是写所经历的事和人所产生的经验和感悟,如何完成采访,为什么成功,为何失败,让世人知道干记者这一行之不易.也让后来者从中得到启发. 记者的足迹遍布天涯海角。记者艰苦的劳动多已见诸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上。其实,记者身上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这些,甚至比已经公之于世的还要吸引人,还要感动人。 这个栏目刊出的内容是在传播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或事。如徒步走运河、重走玄奘之路、重走丝绸之路、南极大探险、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车臣战争。等等。 本栏目开篇之作是新华社记者撰写的《见证“和平”号的最后时刻》。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19.
漳缎三问     
2014年深秋,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苏州丝绸博物馆书记、副馆长王晨,苏州工业园区家明织造坊坊主周家明.他们各自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前者是漳缎织造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者是从事丝绸生产多年的传统手艺人.二人同时到访,为的是中心库房里新发现的24件丝织品祖本与10多件漳缎样本.经过谨慎鉴定,确认这些祖本正是目前外界已很难见到的漳缎祖本,而之前我们一直误以为是宋锦祖本.那么漳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丝织品呢?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漳缎的三个疑问.  相似文献   
20.
江浙两省唇齿相依,同为丝绸生产的大省,素来和睦共处,文化交流、经济往来十分密切.1916年,江浙丝绸机织联合会成立,杭绸商人们在苏州建立钱江会馆,江苏包括苏州生产丝织品所用生丝也部分依赖浙江.清朝在江宁、苏州、杭州设立的三个织造府也显示了江浙两省的独特地位与三座城市的共性.然而宣统三年(1911),发生了浙江硖石生丝运到南京途中被苏州扣留的事件,此案惊动两江总督和江苏、浙江两省高官,历时三个月才作了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