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8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管理哲学,越来越朝着人本化、责任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这与儒学理论有契合之处。从人本论看,儒家"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对公共关系主体实行人本管理具有启示作用;从义利观看,儒家"义利合一""义以生利"的价值取向促使公共关系主体更加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经权观看,儒家"执经达权""中庸之道"的经权思想对公共关系保持组织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儒家管理哲学与公共关系的基本理念和精神存在相通之处,这说明儒学能够为建构中国的公共关系理论体系作出贡献,同时也表明儒学在新时代同样具有其经世致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系统,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对今天的社会生活也依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文章立足于图书馆管理这一特定角度,从儒家的人本思想与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儒家的义利之道与图书馆的管理取向、儒家的贵和思想与图书馆的管理艺术、儒家的权变智慧与图书馆的管理机制等四个方面着眼,论述了儒家文化对当今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启示意义,并强调图书馆管理者接受儒家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迪以管理好图书馆这一精神殿堂,正是遵循精神遗产管理之内在规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从儒家义利观基本精神特点出发 ,深刻分析它的精华与糟粕 ,以探求其中的现代价值 ,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以实现儒家义利观的现代化转变 ,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义利之辨最早产生于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的价值取向、精神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西文化的差异和碰撞引发中西方在义利观上的众多冲突。本文试通过中西方义利观的比较,探讨我国在新时期努力实现中西方文化沟通与融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在社会主义中国,"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必要之一。世界观面对的是整个世界,人生观面对的是社会人生的领域,价值观则更进一步,指人在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一方面,世界观支配和指导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人生观、价值观又反过来制约、影响世界观。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有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  相似文献   
16.
正确的义利观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将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奉为一种美德,以清廉自守、以民为本作为为官之道,并将其与国家治乱联起来,其中一些观念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人一直是在道德与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意义上推崇重义轻利的价值原则的。改革开放以来,重义轻利为义利并重所取代,但人们在理解这一原则的时候依然恪守"义利关系即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的传统范式。这种理解范式的学理性缺陷在于把道德与利益尤其是与个人利益对立了起来,始终为忽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提供道德上的依据。实际上,义利关系不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而是道德与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关系;社会道德的使命就在于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同时,调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8.
涩泽荣一是既有思想理论、又有社会实践的日本著名企业家,被誉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涩泽荣一自小熟读“四书五经”,参与商业经营,成年后曾赴欧洲,亲眼目睹了资本主义文明并深受影响。东西合璧的阅历使涩泽荣一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了三大贡献:将西方的“股份制”引入日本,在日本确立了现代企业形式“株式会社”;提出了打破“士尊商牟”观念的“武士道即实业道”理论;提出了使“义”和“利”有机统一的“论语算盘论”。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思想,对于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董仲舒的荣辱思想是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汉武帝时期统治阶级如何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离不开对董仲舒荣辱思想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亮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是永康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既没有师承门户,也不构成体系,但他的思想是以功利主义为核心。他主张经世致用,反对泛泛而谈,主张才智用于实际才算真才智,不以名义作标准。这无疑是对当时正统道学的严重挑战。他的这些思想都是针对当时的实际,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本文从他的军事及针对朱熹的论辩中来分析他的功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