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251篇
科学研究   7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78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1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人权全球化,即是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探讨人权问题。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的人权问题上升到国际范围,任何国家或地区的侵犯人权的恶行都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遭到谴责、批判与干涉。人权全球化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状态,它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国际社会、国际关系的进展而发展,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特征与表现形式。人权全球化的大趋势已成为国际共识,但是关于人权的定义、实现方式、保障机制以及人权与主权的关系的争论与博弈却一直在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在这一复杂的国际人权大环境下,中国政府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应对人权全球化的同时需要从国内外的多方面作出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12.
法律援助是国家保障司法人权和司法公正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国家对公民承诺的一项基本义务。我省的法律援助制度自建立以来,为经济困难群体、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了平等法律帮助,为保障司法人权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实践中还存在不少缺陷亟待完善,包括制度建设以及法律援助队伍建设等。本文主要分析我省法律援助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弊病,并从三个方面提出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状况的法律援助机制,以期进一步发挥该制度的司法人权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13.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五条和一百七十条第(三)项规定了公诉转自诉制度,目的是加强对被害人的保护和强化对检察机关的监督,然而,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均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使其几乎处于虚置状态,难以实现立法原意,而国外的强制起诉制度则可以很好地解决公诉转自诉所存在的问题。因此研究强制起诉在域外的相关立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强制起诉制度,对于改革我国的不起诉被害人自我救济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4.
孙霞 《大观周刊》2011,(15):32-32,31
人权是当今国际社会中的热门话题。本文章就是要就人权的基本理论结合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谈谈中国的人权。从而能在理论上推动人权保障的制度拘建和人权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5.
论国际体育法的参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参与原则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它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基本人权,并得到诸多国际体育法文件的确认。体育参与原则已经不只限于体育活动的普遍参与,它已经扩展到政府、体育支持者、商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体育信息共享也已经成为参与原则的重要内容。我国在贯彻体育参与原则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逐步改进。  相似文献   
116.
谢琼博士的专著《福利制度与人权实现》探讨了福利制度与人权实现的关联发展及相互影响的规律,指出福利权是一种法定的人权,是人权在福利领域的具体表现。当代社会的人权建设,必须突出公民福利权利的保障,通过制度化的福利更好地保障和实现人权。中国人权保障需要重点关照特殊群体——残障人士、儿童和妇女的权利和福利。该著作开辟了人权法学研究的新领域,对人权理论有了重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7.
"环境难民"在我国环境学学术界是个普遍使用的概念,因环境原因而被迫迁离家园者应纳入难民范畴,属于联合国人权机制所确立的"国内被迫迁移者"的范围。在这一领域,国际社会已经制定了《国内流离失所问题指导原则》来加以解决,尽管这还不是一个法律文件,但它正在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和适用。  相似文献   
118.
基于再语境化理论,本文选取中媒与外媒对昆明"3.1"暴恐案的报道进行了详细的个案分析。意在揭示中媒与外媒报道构建中国形象的差异及这种差异背后的意识形态。研究发现,外媒记者在引用部分中媒报道的同时渗入了自身意识形态,对其进行了要素添加、删除和替代,最终构建出"中国"与"新疆"的对立关系,"人权"为对立中心,"持刀杀人案"则为"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由此引导了外国读者的舆论偏向。  相似文献   
119.
环境人权作为环境法的基础权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相较于大多数国家而言,我国环境人权立法过于原则,不具有实体权利性质,表现出了明显的缺陷和滞后性,司法保障严重缺失,致使公民基本人权得不到切实保障。因此,将环境人权入宪,尽快完善环境人权法律体系,并建立有效的环境救济机制,以期从人权保障的角度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0.
从罢工行为本质看,它是劳动者争取必要生活资料和剩余价值权的一种经济手段,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有立法规范必要。从罢工的权利属性看,罢工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属于劳动权范畴,保障罢工权须立法转化为实然权利,维持权力与权利的平衡也需要将罢工权用法律的“笼子”规制。从现行法层面看,国内法对罢工规制的不到位以及国际法赋予我国罢工立法的义务再一次肯定罢工立法必要性。当下,首先由地方立法,后上升为国家立法,时机成熟后再考虑转化为公民基本权利是符合国情的立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