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0篇
教育   364篇
科学研究   134篇
体育   578篇
综合类   270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训练对大鼠冠状动脉TGF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跑台训练方式建立大鼠有氧运动和疲劳运动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大鼠冠状动脉TGFβ和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有氧运动组与对照组比较,冠状动脉TGFβ的MOD值虽有降低但并不显著,TNFα的MOD值明显降低(P〈0.05),疲劳运动组与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比较,冠状动脉TGFβ和TNFα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氧训练可使TGFβ和TNFα适度表达,疲劳训练会导致大鼠冠状动脉TGFβ和TNFα过量表达。因此认为运动训练与TGFβ和TNFα表达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2.
目的:通过对肥胖儿童少年血脂及红细胞膜脂及磷脂酰丝氨酸(PS)外翻的研究,探讨肥胖对儿童少年脂代谢的影响,为早期监测儿童少年脂代谢紊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4名肥胖儿童少年按体脂百分比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测定其血脂六项、红细胞膜胆固醇、PS外翻量及膜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结果:①肥胖儿童少年的TC水平已超过参考标准的理想水平;②肥胖儿童少年血TG与BMI及WC、WHR明显正相关,其中和前两项指标显著性P≤0.01;③轻度肥胖组PS外翻量与其他两组肥胖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HDL仅在轻度肥胖者和重度肥胖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肥胖儿童少年血脂出现紊乱的潜在可能,PS外翻异常可能比血脂指标更早表现出来,因此对儿童少年肥胖发展的预测和预防可能会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3.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SHR心肌细胞中HSP-72、Bcl-2和蛋白激酶β(PKB)、Bax、糖原合成激酶-3(GSK-3)的影响,以探讨其对运动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SHR大鼠中等强度训练为实验模型,采用Western bloting技术检测了大鼠心肌细胞中调控蛋白HSP-72、Bcl-2和蛋白激酶β(PKB)、Bax、糖原合成激酶-3(GSK-3)的表达。结果:长期中等强度训练可以提高心肌细胞中抑凋亡蛋白HSP-72、Bcl-2和蛋白激酶β(PKB)的表达,凋亡蛋白Bax、糖原合成激酶-3(GSK-3)表达显著降低,Bcl-2/Bax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从而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结论:心肌细胞中HSP-72、Bcl-2和蛋白激酶β(PKB)、Bax、糖原合成激酶-3(GSK-3),Bcl-2/Bax在运动后的不同表达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4.
间歇低氧运动对肥胖大鼠食欲的影响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间歇低氧运动对营养性肥胖SD大鼠摄食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为间歇低氧减肥提供理论依据。为此,通过对雄性SD大鼠饲喂高脂饲料建立营养性肥胖模型,然后进行为期4周的间歇低氧运动(运动速度为20 m/min,?(O2)前2周为15.4%,后2周为14.5%)。间歇低氧运动组进行4周间歇低氧运动刺激。结果发现:与常氧安静组相比,常氧运动组和间歇低氧运动组肥胖SD大鼠下丘脑瘦素和瘦素受体含量增加(常氧运动组P<0.05,间歇低氧运动组P<0.01),大鼠的每日摄食量减少。与常氧运动组相比,间歇低氧运动组肥胖SD大鼠下丘脑瘦素和瘦素受体含量增加(瘦素P<0.05,瘦素受体P<0.01)。结果说明:1)间歇低氧运动抑制了肥胖大鼠的食欲,减少了摄食量,减缓了大鼠体重的增加,并且间歇低氧效果比单纯运动效果好;2)间歇低氧运动抑制大鼠食欲可能与大鼠下丘脑瘦素和瘦素受体含量增加,进而抑制神经肽Y有关。  相似文献   
135.
赵之心 《健身科学》2011,(12):34-35
(接上期)十二、困扰之十二:肾的问题中西医关于"肾"的含义西医所说的肾,指的是解剖学的肾脏,其功能包括:控制血压;过滤体内废物;去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盐分;产生有助于造血的激素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刺激维生素D的产生,平衡体内的钙质,增强骨质。中医所说的肾,除了包括西医的肾脏,还包括肾上腺、睾丸等激素,功能包括: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运动与限食干预对青年雄性肥胖大鼠血清睾酮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因素析因实验设计,肥胖模型建立后将肥胖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限食组、运动组、运动限食组、肥胖安静对照组。各组继续喂食高脂饲料,限食组喂食量为对照组喂食量的80%。游泳运动,5周,6 d/周,90 min/d。最后一次运动结束后60 min宰杀大鼠,分离血清测定睾酮。结果:1)对体重的影响:运动、限食主效应显著(P<0.001或0.01),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2)对大鼠血清睾酮的影响:运动与限食交互作用显著(P<0.01)。结论:青年雄性肥胖大鼠采用游泳运动方法减肥时,限食与否将对其血清睾酮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7.
探讨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大鼠大脑环磷酸腺苷(cAMP)及自由基代谢的变化影响,为低氧训练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将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37只,随机分为常氧运动组、高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和低住高练组共4组,低氧环境控制在15.4%O2左右,训练组常氧跑步速度为25 m/min,低氧下跑步速度为20 m/min,1 h/d,6 d/w,训练持续4周后测试大脑cAMP、SOD和MDA含量。结果发现:与常氧组比较,高住低练组与高练低住组cAMP均有升高的趋势,但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住低练组与高练低住组SOD活性显著高于高住高练组和常氧运动组(P<0.05),而高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与高练低住组MDA均明显低于常氧运动组(P<0.05)。结论:4周的高住高练、高住低练和低住高练能提高大鼠脑抗氧化能力,有利于脑机能保持在正常水平,且高练低住和高住低练效果较高住高练好,更有利于脑cAMP含量的保持。  相似文献   
138.
为了解运动后大鼠肌细胞IRS-2、GLUT4蛋白含量及IRS-2磷酸化的动态变化及时间特征。制备I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运动组。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运动后IRS-2、GLUT4蛋白含量及IRS-2磷酸化程度。结果得出: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运动后1 h、3 h组、6 h、12 h、24 h和48 h股四头肌IRS-2蛋白含量分别升高6.8%、23.7%(P<0.01)、20.7%(P<0.01)、10%、5.4%和2.7%;GLUT4蛋白含量分别显著升高17.3%、32.7%、42.3%、46.2%、51.9%和45%(P<0.01);IRS-2磷酸化分别升高49%、51.4%、45.1%、43.1%、21.6%(P<0.01)和9.8%(P<0.05)。结论:一次性中等强度的运动对IRS-2、GLUT4含量和IRS-2磷酸化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GLUT4含量和IRS-2磷酸化升高的效应可持续到运动结束的48 h。  相似文献   
139.
间歇性低氧训练是由英、美、俄等国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有效的训练方法.选取了具有一定专业运动能力的24名中长跑运动员(15~22岁,男女各半)作为测试对象,观察常压间歇低氧刺激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适应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间歇性低氧训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结果显示,常压间歇低氧训练可以刺...  相似文献   
140.
目的观察递增负荷运动造成免疫功能下降过程中生长抑素(SST)和生长抑素1型受体(SSTR-1)的应答和适应变化特征,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 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又依据取样时间的不同分为15小组,建立递增负荷训练模型。分别于第0、2、4、6周末的运动前安静状态、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 h,将大鼠全身灌流固定后取脑及垂体,冠状位连续石蜡切片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得图像使用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结果 (1)下丘脑中SST主要分布在3V旁室周核的上半部分,为胞质阳性;SSTR-1主要分布在垂体边缘,为胞膜阳性。(2)各组大鼠下丘脑SST及垂体SSTR-1对6周递增负荷运动的适应性变化特征为:①对照组大鼠SST在6周内无显著性差异,SSTR-1在第2周时最低,依次为第0、4周,至第6周时最高;②2周安静状态SST较0周明显增多,4周安静时下降至略低于0周,第6周则下降更低;SSTR-1安静状态下4周最高,依次为第6、2和0周。(3)各周大鼠下丘脑SST及垂体SSTR-1对1次性运动的应答性变化特征为:①第0、4周运动后即刻SST的表达增多,而第2、6周减少;训练第0、2、4周大鼠运动后3 h均可恢复至运动前安静状态,第6周则不能恢复;②SSTR-1在运动即刻及恢复3 h后的变化规律与SST一致,但运动结束后3 h的恢复程度较SST低,有滞后现象。结论 (1)在长期递增负荷运动影响下,安静状态时大鼠下丘脑SST运动初期一过性增加,之后呈下降趋势,适宜运动可以减少安静状态SST的表达,有利于维持自身的免疫机能;(2)大鼠垂体SSTR-1对1次性运动应答性反应的规律与SST一致,即接受适宜运动训练的个体运动后即刻表达增多,处于运动应激动员和衰竭阶段的个体运动后即刻表达减少;(3)运动后即刻及安静状态下,过度训练均引起大鼠下丘脑SST及垂体SSTR-1表达减少,对于对抗免疫抑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机体防御抑制保护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