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830篇
科学研究   16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093篇
综合类   31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71.
目的:评定不同负重量(0kg、27.5 kg和50kg)站立30 min对躯体静态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以及腓肠肌表面的肌电位变化.方法:28学员分2组,每组14名,完成3次站立30 min,并进行平衡能力和腓肠肌表面肌电测试.结果:与基础值相比,站立30 min躯干平衡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不同负重量之间无显著变化(P>0.05).此外,与安静状态下相比,负重50kg站立30 min腓肠肌表面肌电振幅显著增加(P<0.05).结论:不同负重量站立30 min,不损害躯干的控制能力,但随着负重量的增加,下肢腓肠肌激活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972.
通过对参加CUVA甲级赛的长春师范大学女子排球队10名主力队员正面上手传球时上肢表面肌电信号的测试,分析上肢肌肉的放电顺序及大小,以此来指导排球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训练.采用DASLab10.0表面肌电采集仪,对每名受试者在3m、6m间距下正面上手传球时进行上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采集,利用IBM SPSS stastics19系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结果显示:在正面上手传球时上肢肌肉的激发顺序分别是斜方肌上束、三角肌前束、肱二头肌、旋前圆肌和肱三头肌,其中三角肌前束放电量最大,贡献率最高.不同距离正面上手传球上肢发力大小和放电顺序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距离传球并不影响上肢肌肉发力顺序和用力大小,建议排球运动员日常训练中重点锻炼三角肌前束,加强正面上手重复性传球练习来提高传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73.
目的:观察肌内效扎贴对预防新兵下肢军事训练伤的疗效.方法:某部队入伍新兵50人,随机分为研究组25人和对照组25人.两组均参加常规军事训练,研究组同时使用肌内效贴布进行保护.新兵3个月集训结束,统计士兵下肢训练伤发生的数量.结果:肌内效扎贴组军事训练伤发生3人,对照组训练伤发生9人.研究组军事训练伤发生数量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能有效减少新兵下肢军事训练伤的发生.肌内效贴布对其它军事训练伤的预防作用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74.
肌酸补剂对运动中体温和肌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体表温度和肌氧饱和度来反映肌酸在运动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而探讨肌酸对运动的能力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吉林体育学院学生30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体温计和Moxy近红外光肌氧检测系统来监测体表温度和肌氧含量的变化.结果:运动过程中,体温、心率会明显升高,肌氧饱和度下降较快,运动持续时间缩短,恢复时间延长;在对运动过程中补液干预对比发现,补充肌酸组的体温、心率上升较运动饮料组和纯净水组更低,肌氧饱和度下降幅度更小,运动持续时间延长,恢复时间缩短.结论:运动过程中补充肌酸可以提高有氧运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975.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对拉丁舞伦巴库克拉恰基本步伐中的主要肌群进行肌电分析,能够有效地判断出拉丁舞运动员的肌肉用力特点和技术的内在规律.研究方法:采用意大利BTS FREEEMG300无线表面肌电信号系统,对河北师范大学体育舞蹈专业校队八名女队员进行表面肌电信号的数据采集.结果:肌肉的激活时序先后依次为:股直肌、腹外斜肌、臀大肌、背阔肌、腓肠肌内侧头、长收肌、股二头肌外侧头;肌肉的激活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背阔肌、股二头肌外侧、股直肌、长收肌、腹外斜肌、腓肠肌内侧头、臀大肌.结论: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下肢肌群先激活,其次为核心肌群;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肌肉的激活时序以下肢肌群为主,核心肌群为辅;伦巴库克拉恰步伐中核心肌群虽然激活时序慢,但贡献率高.  相似文献   
976.
目的:观察核心力量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学生康复疗效.方法:选择我校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学生对照组18例和实验组18例.实验组进行核心力量训炼,对照组进行八段锦训炼.分别于实验前、实验8周后用下腰痛量表(JOA)和ME6000表面肌电测试仪(sEMG)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康复评定.结果:两组受试者实验后JOA、sEMG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JOA、sEMG指标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力量训练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学生腰椎功能、椎旁肌肉力量和抗疲劳能力,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运动康复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977.
目的:本研究观察足球运动员在重复性无氧冲刺跑测试中下肢神经肌肉和力学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以来自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10名职业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员进行6×35m,间隔10s的无氧冲刺跑运动.运动员在天然草坪上穿足球鞋完成测试.通过足底压力触发系统计算受试者冲刺跑的力学特征,通过ME6000表面肌电仪测试受试者冲刺跑过程中股外侧肌(VL)、股直肌(RF)、股二头肌(BF) sEMG的均方根振幅(RMS).同时采集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心率以及主观体力等级感觉(RPE)数据.结果:运动员在完成6次无氧冲刺跑后血乳酸为(11.2±2.2)mmol/L、心率为(170.6±5.3) b/min、RPE为16.5±1.2、疲劳指数为(38.4±4.6)%.最后一次冲刺跑与第一次冲刺跑相比,冲刺时间和脚与地面接触时间分别增加了28.2%和10.7% (P <0.05),然而双脚腾空离地时间没有显著变化.步频和下肢垂直方向刚度分别下降了-8.4% (P <0.05)和-33.1% (P <0.0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RF和BF的RMS值分别下降了-12.3% (P<O.01)和-19.6% (P <0.01),VL下降了-7.1% (P >0.05),并且RF和BF的RMS肌电幅值下降程度与冲刺跑时间变长具有高度相关性(r=-0.89和r=-0.98,P<0.05).结论:重复性无氧冲刺跑导致足球运动员跑步力学参数以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并且在此过程中,股后肌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8.
目的:认识肌糖原超量恢复的理论问题及其应用现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历史研究方法和文献资料法,基于科学内史对肌糖原超量恢复的提出与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与论证.结果:认为长时间中到大强度运动后,合理膳食引起肌糖原超量恢复及其对运动训练与参赛的重要指导意义已逐步得到证实和揭示.结论:肌糖原超量恢复或可作为提高长时间中到大强度耐力性运动训练适应能力和参赛质量的重要调控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79.
目的:(1)观察ATGL基因敲除小鼠耐力训练时胰岛素抵抗、工作肌糖转运蛋白及线粒体密度的变化;(2)测定Akt、PKC、PPAR-α蛋白激活及含量,探究其与胰岛素抵抗、工作肌糖转运蛋白及线粒体密度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ATGL-/-、ATGL+/-和C57BL/6J小鼠跑台耐力训练训练7天,测定小鼠体重、肌糖原、血糖、血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蛋白印记法测定腓肠肌和比目鱼肌GLUT-4(内外膜)、p-Akt、Akt、p-PKC、PKC含量和PPAR-α水平。结果:(1)运动训练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糖原含量、HOMA-IR指数存在基因类型、运动训练的差异(P<0.05)。运动训练引起血糖和血胰岛素在基因类型的差异(P<0.05)。(2)运动训练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Akt、PKC、磷酸化水平、腓肠肌总Akt、PPAR-α蛋白表达存在基因类型、运动训练的差异(P<0.05)。比目鱼肌总Akt表达、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总PKC、PPAR-α蛋白运动训练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耐力训练时,ATGL通过上调Akt和PKC促进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胰岛素抵抗;ATGL上调PPAR-α起到促进线粒体含量。  相似文献   
980.
人体(下肢)肌肉功能模型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对人体肌肉功能模型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其核心内容进行了简要分析,对其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做了概括介绍。结果表明:肌肉功能模型参数是确定肌肉长度、拉力作用线和肌力臂的关键因素,在人体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定量分析、在体肌肉工作形式的确定、建立生物力学模型、定量评定肌肉功能等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