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3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6 毫秒
81.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等方法,从人类学、历史学的视角,对影响水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生活方式的变革、价值取向的变迁、政策偏差和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是影响水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水族传统体育新一轮发展的政策制定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中国是一个民族大家庭,在56个民族中,水族是一个拥有本民族文字的17个少数民族之一.水族源于古代"百越"族系,原住在中原一带,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多次举族迁徙,南迁黔桂.水族现在主要生活在贵州黔南、黔东南地区,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83.
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表明:水族端节赛马活动是一种仪式性文化,具有非常态性、表演性和象征性;通过周期性的展演,它执行着记忆族群历史生活方式,强化和延续本民族文化以及整合水族村寨秩序等文化功能;竞技性跑马方式的引入,改变了水族端节仪式性赛马的局部符号及其象征意义,但是具有文化识别意义的符号仍然保留在现有的赛马活动中.  相似文献   
84.
淘新鲜     
《父母必读》2009,(11):148-149
电子水母水族水族箱模拟深海中水母飘逸的移动方式,用5色LED的灯光效果映衬,让人观看时能感受到心灵的深邃宁静。背面的黑色背景可以自己切换到喜欢的颜色。水母的游姿,也可选择是“深海”还是“正常”,带给自己完全不同的感受。启动之后,即使无人关注,“三剑客”也能坚持自己“玩”两个小时后再停止。  相似文献   
85.
曾经为冯骥才的“档案行为”所感动,一个作家、一个文化人,深谙档案与文化的关系,以文字、照片、录像为载体,领军抢救即将消逝的天津地域文化、抢救家书等民间文化遗产。现在,又为档案人的“文化行为”所感动。贵州省黔南州和荔波县等档案部门多年来负重致远抢救古老的濒临失传的水族文字——“水书”;锦屏县几代档案人历经艰辛征集7000余件清朝、民国时代的“山林契约文书”,而这两个县每年业务经费仅万元,有的还不足万元,拳拳之心让人动容。把抢救“水书”和征集“山林契约文书”称之为“文化行为”,是有足够理由的。2006年5月,“水书”入…  相似文献   
86.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7,(11X):54-55
龟,本是水陆两栖动物,在漫长的文化延续中,被国人注入了诸多的文化寓意:或灵之,“四灵”(麟、凤、龟、龙)、“五灵”(麟、凤、龟、龙、白虎)之一者,“介虫(有甲壳的虫类、水族)之精者”;或宝之,“天下之宝也”,获之“家必大富至千万”;或寿之,“寿蔽天地,莫知其极”;或贬之,有“龟奴”、“绿帽子”、“缩头乌龟”之俗谓,等等。  相似文献   
87.
荔波县水浦村板本寨明代水族石板墓群中发现的水族石刻集体舞像浮雕,证明水族地区曾流传过早于水族铜鼓舞的一种最古朴的水族踏歌形态歌舞。通过对踏歌渊源、水族踏歌产生的原由及与铜鼓舞的比对演化的探究,得出了水族踏歌与水族铜鼓舞是水族文化传统舞蹈中两个发展阶段的形态,是时代发展导致了水族踏歌变异融汇于水族铜鼓舞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88.
水族民间禁忌纷繁复杂,语言禁忌是其中主要的一种。水族民间的语言禁忌现象甚为普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一种是对不可知事物的敬畏,一种是羞耻意识;而趋吉避凶则是其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89.
三洞水族的石菩萨由依附于石头之上的某些死者的魂灵而来,因此不属于自然崇拜。当地石菩萨有多种类型,祭祀石菩萨的原因与方式多样。人们认为石菩萨只有在获得适当的祭拜、祭品等后才可能不危害人而保佑人,这与水族的祖先崇拜等以畏为基础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90.
大多数学者认为,水族先民源于殷商时期,后从中原往南迁徙,逐步融入百越族群的骆越支系,与壮、侗、仫佬、毛南等民族有十分密切的历史渊源。这种民族的个性与共性差异,成就了水族古歌的不可替代和无与伦比的审美魅力。从审美角度探究水族古歌的美学价值,以期对地方民族旅游人文资源开发、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