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822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39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22篇
信息传播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赵鑫 《新闻爱好者》2011,(8):146-147
河南原生态民歌是生活和艺术的结合体。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它属于音乐,具有音乐艺术的特质。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它属于生活的本体,与小农经济社会的各种习俗密切相关。而这种小农经济的社会形态、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以原生态民歌为中介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2.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当代传媒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这话有时会演变为保守与固执的偏性。暂且不提那些铺天盖地的商品宣传广告,即便是传承久远、魅力长青的民歌,在当代社会也需依赖多种传播途径,助其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3.
赵鑫 《新闻爱好者》2011,(16):146-147
河南原生态民歌是生活和艺术的结合体。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它属于音乐,具有音乐艺术的特质。①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它属于生活的本体,与小农经济社会的各种习俗密切相关。而这种小农经济的社会形态、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以原生态民歌为中介形成了一种  相似文献   
134.
李恒 《新闻爱好者》2011,(18):23-24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当代传媒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这话有时会演变为保守与固执的偏性。暂且不提那些铺天盖地的商品宣传广告,即便是传承久远、魅力长青的民歌,在当代社会也需依赖多种传播途径,助其传承与发展。口耳相传的古朴民风仍是当代民歌传承的坚实保障在我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和"老、边、穷"地区,民歌传承仍然保留着口耳相传的传统模式。像内蒙古、青海、西藏等地  相似文献   
135.
走西山     
今年春天,当马樱花烧红了满山满箐的时候,我和搞民族文化研究工作的老吴来到了洱源西山。西山虽然是个大山区,七沟八箐,没有一块平地,但在一百多个村寨的近万人中,九千多是白族和佬武人(彝族),还有少数的苗族、傈傈族,素有"歌乡"之称,是民间艺术的一块宝地。这里优美绮丽的风光、珍奇罕见的物产、淳朴感人的习俗、独具异彩的民间艺术,真使我们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36.
黄燕冰 《考试周刊》2014,(42):179-179
正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在初中开设音乐欣赏课,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提高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音乐欣赏水平的音乐爱好者,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欣赏活动中,改变传统灌输式欣赏教学模式?是值得每一位音乐教师探讨的问题。本文试从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听、看、想、说、动五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在听中欣赏马克思说:"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  相似文献   
137.
正所谓的穿插,指的就是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将阅读文本和其它相关内容有效联系的一种方式,穿插艺术则在于针对于不同的文本进行恰到好处的穿插内容选择。穿插艺术在阅读教学当中进行合理的运用,就可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使学生能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获得快乐,并且在快乐的氛围当中实现对于知识  相似文献   
138.
教学目标: 1.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能用热情、饱满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2.通过欣赏、聆听、体验、创编,感受号子一领众和的形式。 3.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创编劳动号子,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加深对生活与劳动的热爱。  相似文献   
139.
周家福 《西藏教育》2014,(12):18-20
<正>先秦到汉代的主流文学形式,从《诗经》的四言诗开始,次第经过了楚辞、汉赋和汉乐府等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其内容和形式有着较大变化。汉初,辞赋盛行,文人大量从事赋体创作,并不重视已经"式微"的四言诗,更看不上被认为是"别体"的五言诗;所以文人诗歌作品数量并不多,质量并不高,这甚至导致了诗歌创作的日渐没落。另一方面,这种局面的形成,也与诗歌自身发展的规律无不相关。正是在这种文学历史环境中,邺下文人集团的首领曹操带头冲破了汉赋的束缚,从古老的《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重新造就了四言诗的辉煌。  相似文献   
140.
多年以来,陕北民歌研究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方面,可谓硕果累累。不过,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语境下,在现代美学理论视野中,对于陕北民歌这种独特的本土经验形式来说,现有研究存尚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本文在对现有研究进行述评的基础上指出,加强民歌研究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应该是进一步开拓和深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