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4篇
教育   2968篇
科学研究   1907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55篇
综合类   160篇
文化理论   40篇
信息传播   24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489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70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225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针对国内引进最多的FQIH型热等静压机的功能及结构特点,对热等静压机真空系统、气路系统、加热系统、冷却系统及电路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作了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2.
本文研究了木聚糖酶的稳定性及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结果发现,木聚糖酶具有较差的热稳定性和较好的pH值稳定性。其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4.2。  相似文献   
103.
物料内部湿热扩散过程是干燥设备和干燥技术研究的基础。干燥过程中,物料内部的湿、热扩散是同时发生的,本文综合湿热扩散过程,提出了切片胡萝卜内部传热模型和内部传质模型,运用第三边界条件进行了传热过程的模拟,并作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十分接近,最大相对偏差小于1.8%;因此用该模型模拟胡萝卜片干燥中传热过程是可行的。模拟结果还显示:物料内各处温度变化不同;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各层的温度梯度随干燥时间先变大,随后逐渐变小,到干燥后期,各层温度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04.
本文讨论了温度和热量这两个热学中常用的物理量,阐述了两者的关系,并联系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了与之相关的内能、功和热量等概念,对功和热量的异同之处提出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105.
《生物学教学》2005,30(6):73-73
据东方网2004年12月24日消息,23日下午吉林大学古生物学古地层学研究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吉林大学兼职教授董枝明及其研究组完成的不久前在辽西首次发现的早白垩世爬行动物新类群——吉大翼龙化石,并展示了化石模式标本及研究成果。这是我国科学家在辽西“热河生物群”爬行动物领域研究中取得的一项新成果,也是我国古生物学界第2次以大学名字命名的珍稀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106.
主要研究了终轧温度对D2钢轧材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和碳化物颗粒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低温轧制可以改善D2钢轧材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并细化了碳化物颗粒度。  相似文献   
107.
观察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鲍鱼菇8120(Pleurotus abalone 8120)和平菇P54(Pleurotus ostreatus P54)菌丝体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鲍鱼菇8120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33℃,最适温度为22~28℃。适宜pH值为5.0~8.0,最适pH值为7.2~8.0;平菇P54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33℃,最适温度为25℃~31℃,适宜pH值为5.0~8.0,最适PH值为6.0~6.5.  相似文献   
108.
熊宗齐  徐泓 《化学教学》2007,(10):25-26
1 活动设计的背景 冬天寒冷的时候,人们会使用各种方式来御寒保暖.其中有一种很方便的贴片--暖宝宝,它薄如纸、轻如棉、柔软而富有弹性,使用时只须往相应部位一贴,立刻就能发热,温度最高达63℃,平均53℃.持续时间在10-12小时,对腰,肩,胃,腿及关节等疼痛均有缓解作用,在寒冷的冬季对防止冻伤、驱寒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携带方便,发热持久稳定.  相似文献   
109.
关于“温度是由什么决定的?”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和"温度"关系的两种观点在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教材中一些表述很容易产生歧义.教材第28面中写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温度升高,物体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加.这样的表述容易让学生以为: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是由温度决定的或分子的平均动能是由温度决定的,甚至有些教参这样写:分子的平均动能只由温度决定,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才增加.于是,关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就有两种观点:一是温度决定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二是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决定温度.到底是谁决定谁呢?这两种观点孰是孰非?下面就详细深入地加以分析.二、从宏观上看"温度"的定义  相似文献   
110.
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焦耳定律实验,是用两只相同的烧瓶装满煤油,通过两个不同阻值的电阻丝加蛰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使煤油在玻璃管中上升(如图l所示).电阻、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煤油上升得越高,以此来验证Q=I^2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