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教育   53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近现代哲学是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汇的年代,以"比较哲学"的视域和面目展示自身的.这一时期,熊十力构建了一个自"五四"以来中国传统气息甚为浓郁的哲学体系,但却对西方哲学给予中国哲学的影响乃至刺激作出了适当的反应.他在<明心篇>中提出的"智识合一"论,在立足于本民族哲学的基点上,尽可能地借鉴、通达他民族的哲学智慧,对当下以及未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予以形而上的思考和回答,从而凸显了其"世界哲学"意识.  相似文献   
62.
关于经学是不是哲学,或者说中国有没有哲学,这是哲学界争讼不休的问题之一。熊十力对"经学"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给出了自己的合理解释,得出了"经学就是哲学"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虽有把"经学泛哲学化"、"经学泛道德化"的嫌疑,但奠定了中国经学的历史地位,显示了熊十力对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相似文献   
63.
自1923年以后至1929年结识马一浮之前,熊十力在思想上已有两次重要变化,这决定了<新唯识论>初稿的基本思路是"以变易为体",即坚持一种非现成性本体论.但结识马一浮之后,后者却坚决反对这一思路,致使熊十力对<新唯识论>初稿渐生疑虑,并于最终决定修改此稿.由熊十力本人改定的前半部与主要由马一浮改定的后半部一样不再延续"以变易为体"的思路,而逐渐转向马一浮所主张的"变中见常"思路,即从非现成性本体论转向现成性本体论.这次转变实为熊十力自1923年以来的第三次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64.
本书名为《人物小记》,系"清园丛书"之一种,收录著名学者、思想家王元化先生自选作品20篇。这些文章有的是读书札记,有的是纪念文字,有的是论著序跋,大多与读者熟悉的人物有关,如《谈鲁迅小集》《谈胡适小集》《记熊十力小集》《记顾准》《记王瑶》《记孙冶方》《读〈毛选〉记》等。当我们读到那些由记人叙事连缀起来的历史片段,变成一幅幅活动的影像,其景其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65.
《黄梅冯府君墓志》是熊十力的一篇佚作。墓志勾勒了一位近世儒家君子的形象,描绘了一幅奉儒守法,居丧守礼的宗法家族生活图景,熊十力借撰本志,张扬原始儒家学说,旨在拯救当世道德人心。  相似文献   
66.
熊十力哲学将真实存在归结为“本心”或“实体”。而本心或实体有两个维度的含义,即个体性与普遍性。在两个维度之间,熊氏哲学表现出从突出个体性滑向强化普遍性,并陷入普遍主义立场的取向,从而消解了个体性。  相似文献   
67.
传统儒学的缺陷在于道德世界和物质世界杂糅不分,熊十力哲学区分了本体界、现象界和道德界。他以体用不二为宗旨,建立了本体论;以翕辟成变说明心的现象和物的现象。建立了宇宙论;以本心和习心的区别开出了道德界。熊氏认为本心即是本体,见心即是见体,以明心见性的方式使本体界、现象界、道德界打成一片。  相似文献   
68.
悦读相伴:"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谁口出狂言?熊父回头一看,是自家小儿熊继智。闻听此言,继智的父亲与兄长诧异不已。熊继智  相似文献   
69.
熊十力认为,根据“应用不无计”、“依他起性”和“极微计”之辨析,“物”和“识”并不具有实在性.因此,人们通常以为事物为实在的观念是错误的.尽管如此,并不能否认宇宙本体之存在.否则,不仅宇宙没有了根据,人生也会失去价值.“虚寂”而“生化”乃本体之根本属性,而“本心”既“虚寂”又“生化”,故“本心”即是本体.当然,“本心”不是与物相对的“妄执之心”,而是超越的、“绝待”的本体.为了避免对“本心”的误解,也为了凸显本体之“绝待”,熊十力将“本心”名为“乾元”;并通过对其特征的分疏,进一步论定了“乾元”之所以为本体.这样,由“物”到“本心”再到“乾元”,熊十力完成了其本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70.
《出版史料》2006,(3):71-71
著名学者熊十力的读书方法,提出要选择图书,坚持读书和善于思考。他曾经说过如下的话:“每日于百忙中,须取古今大著读之。至少数页,毋间断。寻玩义理,须向多方体究,更须钻入深处,勿以浮泛知解为实悟也。”而作家曹聚仁在《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中谈到他的读书时,则说:“……真正引起了我的兴趣,百读不厌的,倒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先先后后总读了一百多遍(一本正经地看)。我看《红楼梦》,不如俞平伯师那么多,只有七十多遍……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我读了四五十遍。”(辑)熊十力、曹聚仁谈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