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56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高寒草地“石漠化”是指植被、土壤覆盖的草地转变为岩石裸露和砾石覆盖、土壤严重侵蚀、草地生产力下降的一种草地退化过程,其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安全造成威胁。文章在滇西北喀斯特石漠化分类和程度分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青藏高原“石漠化”现状与景观特征实地调查,选取基岩裸露、植被覆盖、小生境组合、砾石含量、土层厚度和坡度6个因子为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划分草地石漠化类型,将高寒草地“石漠化”划分为草地喀斯特和草地砾石化,通过构建石漠化程度指数模型RDI(Rocky desertification index),初步提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石漠化”等级划分标准和图斑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2.
多酚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土壤酶,对土壤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可作为土壤肥力变化和生态恢复的监测指标。为了深入了解桂西北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现状,作者对广西宜州、平果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取样,并从不同植被恢复的角度,对桂西北石漠化地区封山育林、吊丝竹(D.minor(McClure) Chia et H.L.Fung)、任豆(Zenia insignis Chun)等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样地的土壤多酚氧化酶及其与土壤有机质、全N、全P、有效N、有效P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试图了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豆科植物为优势种或与豆科植物混交的植被恢复模式,其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较高,其他相关的土壤肥力测试指标也较高,因此,可以将之作为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93.
根据我县石漠化监测状况,提出了我县潜在石漠化土地和石漠化土地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4.
人地关系视角下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发生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脆弱的喀斯特生态地质环境中,人地矛盾加剧引发了大面积的西南喀斯特石漠化.西南喀斯特人地关系可归纳为农耕农牧型、矿山开采型、开山修路型、工业污染型和城镇扩张型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人地关系对于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的发生发展作用方式和作用程度有所不同,其中农耕农牧型人地关系对石漠化的作用最大.要协调人地关系控制石漠化,妥善解决农村居民生存与发展困境以缓解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压力是重点,脆弱生态环境的改良和石漠化修复技术是支撑,加强管理是保障.  相似文献   
95.
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在石漠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石漠化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阐述了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在石漠化研究中的意义,以及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在石漠化研究中的研究现状和监测方法,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96.
高校地理师范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地理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21世纪以来,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更加综合,指向可持续发展问题,将地理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用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必要和可行的.文章以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研究主题为例,探索了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导向,将科研成果筛选、拆解、提炼、组织为课堂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
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生态农业的建设要根据地区特点。以贵阳市城郊生态农业的发展为例,提出了在城郊生态农业的发展中要注重石漠化治理、提高土壤质量的改良、减少水土流失、建设观光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8.
贺红 《地理教育》2013,(Z1):128-128
<正>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溶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由于石漠化地区缺少植被,不能涵养水源,往往伴随着严重人畜饮水困难。水土流失后呈现的"石漠化"现象,恶化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群众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石漠化作为新课题,首次列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写到"十五"计划纲要":加快小流域治理,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9.
《科学中国人》2022,(4):36-3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是乡村的重要优势和宝贵财富。黑土地和喀斯特地貌分别是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颇具代表性的土壤和地貌。保护利用黑土地,治理利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对我国广大乡村的生态振兴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00.
选取云南石林不同石漠化发展状况的密枝林、白龙潭村、芝云洞、白龙潭天窗4个样地,对其进行植被群落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以轻度石漠化为代表的密枝林原生性植被群落结构复杂,抗旱能力强;而重度石漠化地点的白龙潭天窗植被结构单一,退化严重.从样地的调查情况分析,在选择区域植被恢复时,主要应遵循原生性、乡土植被,乔灌木多样性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