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3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教育   12593篇
科学研究   491篇
各国文化   129篇
体育   406篇
综合类   453篇
文化理论   142篇
信息传播   157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254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93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426篇
  2015年   904篇
  2014年   1998篇
  2013年   929篇
  2012年   1045篇
  2011年   1285篇
  2010年   1299篇
  2009年   1130篇
  2008年   1158篇
  2007年   820篇
  2006年   649篇
  2005年   506篇
  2004年   461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02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正教育之道,育人是瞻。育人之道,创新为先。拔尖创新人才是由有着独特的知识构造和智力结构,有着特殊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个体构成的有机集合,其往往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创造力丰富、洞察力敏锐等特征。山东师大附中在63年的办学历程,尤其是近10年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证明,必须始终坚持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一极,主动出击,大胆  相似文献   
102.
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历史语境下,中国新型大学的中文系从词章学中孕出,由作为溥通之学的传承性工具学问,蜕变成作为专门之学的创新性目的学问,从进学的最基础层次发端,到成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平台,最终发展成中国现代大学的重要系科建制之一。在近代中国向现代转身的历史进程中,母语文明在中文系一波三折的建制之路上踉跄前行,从文脉传承走向创新重建,既保存了历史传统,又开辟出文明新路。  相似文献   
103.
大学的发展是从精神到形体、理念到制度的"具形化"过程,它是大学变革中遭遇的一切困境的总根源。时值社会转型期,现代大学在具形化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抉择,在道与器、自由与体制、研究与育人、名与实之间寻求平衡是其回归本位、再度崛起的关节点。现代大学的新生需要大学理念的更新与调适,需要大学精神的时代化重读。在现代化境遇中,大学重振应恪守四个信念:道与器是分体的,大学的自由以"空间"形态来体现,研究过程育人是大学教育的本真面貌,大学建制的首要基准是名实统一。  相似文献   
104.
<正>你还在我身旁佚名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的种子从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姓名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你还在我身旁近期,这首小诗在微信、QQ上频传,感动了无数的网友。据说这是香港中文大学微情书大赛一等奖作品,作者不详。小诗虽短,却勃发着生命的力量。辞情俱佳,笔意两至,真实而深刻地直抵内心,像一缕袅袅  相似文献   
105.
对生命意义价值的叩问思考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而有这样一位作家,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他以残疾之身表达着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这些"健全"人日益幽暗的内心……他说:"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他就是史铁生。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他轻轻地走了……本期主持人: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彭万侠  相似文献   
106.
郁达夫先生在其散文名篇《江南的冬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唐朝那位诗人是谁?其绝句全篇如何?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样的江南冬景如此迷人,让诗人"胸襟洒脱""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作者在文中透露了"机密",就是江南农村冬天白雨飘飘的"悠闲"境界!可见生活在境界中与不生活在境界中,其感觉是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07.
何捷 《广西教育》2014,(12):38-39
正"导入"成为议论的焦点,说明我们在思考课堂教学如何更有效、高效、吸引儿童。当下教育类刊物都刊载有谈论"导入"技法的文章,更有收集"名师导入集锦"以飨读者的书籍,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普通教师还是名师,其"导入"教学都在沿着"删繁就简"之路演变:借助姓名谐音谈话、播放相关视频、绕着老远的弯子后看似不经意地扯到正题、互相认识、小规模互动等热闹型导入正在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平等谈话、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接力诵读、直接入课这些朴素且带有鲜明语用色彩的"笨拙"手法。  相似文献   
108.
微博     
《孔雀东南飞》被删是因为这个时代不需要爱情;《药》《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被删是因为这个时代害怕出现更多的鲁迅;《雷雨》被删是因为周朴园远胜过如今的煤老板;《过秦论》被删是因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六国论》被删是因为“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相似文献   
109.
缺乏"因材施教"的高等教育,是中国大学难以培养出杰出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为:僵化的应试教育、狭窄的知识化考试,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教学内容繁杂,师生缺少交流对话,缺少尊重个性的因材施教等。因此,必须对以"抽象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进行改革调整。  相似文献   
110.
民族复兴之愿,国家强盛之需,大众福祉之盼,赋予教育义不容辞之责。她在穿越历史、走进现实、奔向未来的行程中,高扬理想的旗帜,奏起创造优质教育的时代主旋律。何为优质教育?笼统的理解,是教育设施全,软件资源优,思想理念新,课程设计佳,育人效果好。这无疑是富于理想色彩的高标准。正是理想之光的朗照,各层面才高标准作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