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199篇
综合类   6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肌力平衡是影响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梳理肌力平衡相关研究,归纳肌力平衡的概念和内涵,从动作控制的角度探讨其内在机制,并探索在运动损伤检测及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结论:1)肌力平衡是机体为适应内、外部刺激,神经肌肉系统高效维持静态姿势和以最佳模式完成动态动作的能力,解剖结构、生物力学特性及生理功能是维持肌力平衡的内在机制;2)肌力平衡是高效完成动作控制的关键,肌力失衡是动作模式受损的诱因;3)运用等速肌力、力量及跳跃动作测试评估肌力平衡可以预测损伤风险;4)通过单侧力量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及核心区训练可有效改善运动中的肌力平衡。亟待探究不同项目运动员肌力平衡与运动损伤、动作模式及不同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基于肌力平衡探究特定运动技术的肌肉工作机制,挖掘肌力平衡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筛选抗阻训练后等速蹬踏伸肌力训练效果相关的遗传标记,分析遗传标记的可能生物学作用,并建立训练效果预测模型,为个性化健身指导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193名健康成年人完成12周抗阻训练,干预前后测试表型指标(等速蹬踏伸肌力、肌肉厚度、肌肉质量)。采集静脉血并提取DNA,通过Infinium Chinese Genotyping Array v1.0芯片进行全基因组基因分型,PLINK1.9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采用Lasso回归降维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Nomogram列线图和逐步线性回归建立等速蹬踏伸肌力训练效果预测模型。采用HaploReg v4.2、SNPnexus工具对筛选出的遗传标记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1)12周抗阻训练干预后,受试者等速蹬踏伸肌力整体显著增加(Δ=18.02%,p<0.01,ES=0.32),变化范围-58.48%~109.45%。2)rs1419957、rs12326802、rs8010482等19个SNPs与12周抗阻训练后等速蹬踏伸肌力变化百分比显著关联(p<1×10-5  相似文献   
43.
任满迎  刘颖 《体育科研》2010,31(6):28-30
1研究目的 在运动训练高度发展的今天,对于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基础上,不再只应用共性的方法手段,而越来越注重运动员的个体化特征。  相似文献   
44.
等动测力系统对膝关节肌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数理统计法,对涉及膝关节肌等速测试研究的百余篇论文,从不同收缩状态和不同人群两方面分别进行了综述。研究结果表明:对膝关节特征的研究,多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于正常人群和运动员的研究较少;对同一项目不同技术类型的运动员肌肉性能的比较研究还未见报道,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静力与弹振拉伸方式对股四头肌功能表现(氧饱和度及肌力表现)的影响。方法采用重复测量及抵消平衡顺序原则的实验设计,20名大学男性运动员为受试对象,以惯用腿股外侧肌为测试肌群,肌肉收缩型态为向心收缩(膝关节伸展)。受试者在等速肌力测试前分别接受3种不同拉伸,每种拉伸间隔72 h,包括无拉伸(CON)、静力拉伸(SS,3×30 s)、弹振拉伸(BS,3×60 s),拉伸过程中使用NIRS监测肌氧饱和度,包括氧合血红蛋白(O2Hb)、脱氧血红蛋白(HHb)、总血红蛋白(t Hb)与组织氧合指标(TSI)。拉伸后进行等速肌力(60°/s,240°/s)测试,每种速度2组,每组3次重复,间隔休息2 min,以评估峰力矩值(PT)、平均峰力矩值(APT)、总作功(TW)与平均功率(AP)。结果 60°/s第2组PT(BS,CON,P<0.05)和2组测试均值(BS,CON,P<0.05),BS均显著高于CON。60°/s APT第2组,BS显著高于CON(P<0.05)。2组测试均值部分,BS显著优于SS与CON(P<0.05)。240°/s的PT、APT和TW部分,在3种拉伸间皆无显著差异。拉伸时第1组TSI,SS显著低于CON(P<0.05)。SS的t Hb均值,显著不同于BS与CON(P<0.05)。结论静力拉伸不会抑制随后的等速肌力表现,但可能会导致肌肉缺氧;弹振拉伸能提高随后低速度的等速肌力,且能改善静力拉伸所引起的肌肉缺氧情况。  相似文献   
46.
通过调查测定544名70岁以上南京市城市高龄老人身体机能的部分指标,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高龄老人的肌力、柔韧性、平衡能力等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并且在70岁高龄之后各项机能指标仍然呈现下降的趋势.有运动习惯者在握力以及柔韧性方面优于无运动习惯者.  相似文献   
47.
振动训练对小轮车运动员下肢肌群肌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轮车是一项以无氧供能为主的泥地竞速运动,对运动员的肌肉最大力量、爆发力及无氧耐力等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而振动训练能够提高肌肉最大力量及爆发力水平已被国内外研究者证实.本研究将小轮车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振动台上完成与对照组内容相同的力量训练计划.实验前后应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及三维测力台对两组运动员下肢肌群的峰值力矩、耐力疲劳指数及爆发力水平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值力矩均有增长,但伸肌组间变化不明显,而屈肌组问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48.
采用场地测验法、实验室测试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27名优秀水球运动员的游动能力及其主要关节肌群力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水球运动员的400 m速度耐力游动能力与肩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及其做功能力显著相关,50 m快速游动能力与左肩关节屈伸肌群力量及其做功能力显著相关;50 m快速游动能力与腰腹关节肌群快速动力性工作能力成负相关;膝关节屈伸肌群力量与游动能力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9.
王晶晶 《体育科研》2011,32(1):44-50
长期规律的体力活动可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有利于改善脊柱和髋关节骨密度,增加肌肉总量、肌力和肌肉爆发力,且不会使无关节损伤史的人发生骨关节炎。而对于骨关节炎患者来说,中等强度、低冲击性的体力活动有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总体而言。目前已有的绝大部分研究证实,体力活动对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0.
丁浩男 《体育科技》2013,34(4):86-87,98
采用德国产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通过对大学生网球运动员的发力手(右手为例)进行肩关节等速向心测试与分析,探讨肩关节屈伸肌在网球运动中的作用,为科学安排网球训练及运动损伤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