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2481篇
科学研究   106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62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从曹文轩的《根鸟》等几部长篇少年小说,可以看成是我国当代成长小说的典型文本。小说以少年的精神的动态成长为核心,以成长的视角为主视角,并精心设置了成长的引路人的角色,对少年的成长作了形象的阐释。曹文轩通过小说也对成长作出了独特的美的关怀。他的长篇小说可以被看作为中国当代出现的"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82.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个体正是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调节自己,在环境中获得动态平衡,求得独特发展的.青少年正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职高生在农村教育中又占有较大比例.在了解和研究自我意识的内涵、功能的基础上,分析农村职高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特征和问题,并探讨在农村的教育条件下如何塑造职高生健全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83.
当父母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各种比较时,他们可能不知道,不恰当的比较带给孩子的并不是向上的动力,常常会让孩子抵触、反感甚至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研究采用<青少年自我意识问卷>和<中学生诚信态度问卷>对708名中职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中职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诚信态度的部分因子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 (2)自我意识各因子和诚信态度各因子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除了体貌评价和满足感外,其余的自我意识因子对诚信态度均存在正向的预测作用; (4)品...  相似文献   
8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知识经济的发展及全球化趋势的推动,许多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的出现给社会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人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显著提高。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  相似文献   
86.
劳动教育作为教化的形式,无疑对于丰盈儿童的精神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引导儿童通过具有教育性的劳动,生成自我价值;获得自我承认;确立自我意识,从而,逐步拓展儿童的精神生活,为儿童走向未来的良善生活做好精神上的启蒙,这有助于将劳动融入儿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辨明劳动教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7.
佐伊·格雷斯顿是一个拥有两个大脑的女孩:一个是人脑,另一个是拥有自我意识的精确的数字拷贝。佐伊死后,科学家将"数字大脑"移植到人形机器人身上,虽然"肉身"不再是过去的格雷斯顿,但却将她从"坟墓"中拯救了出来,"起死回生"。这样的场景会成为现实吗?  相似文献   
88.
霍耐特否定在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存在一种主体间性的承认理论,而科耶夫则从中看到一种承认的人学。虽然黑格尔没有明确而连贯的论述,但是他实际上提出了自我意识通过相互承认以确证自身自为存在的运动的三种意识形态,即独立的自我意识、自由的自我意识和理性的自我意识,以及相应的三种承认方式,即片面的承认、抽象的承认和普遍的承认。就整个承认的现象学运动而言,伦理实体乃是争取承认的自我意识的真理。  相似文献   
89.
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少年儿童顺利学习和生活的前提和保证。通过对不良心理行为的改善教育与辅导活动,对直接促进学生个人的发展,培养学生对他人、自己和学校的正确态度,提升学生的自信力和进取心,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一、心中有他,淡化"自我中心"意识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以自己的好恶来论人论事,对自  相似文献   
90.
<正>逆反心理是一种心理现象。由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他们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管制,为了表现自己已经成熟和独立,或担心别人无视自己的存在,他们常常会用对抗性的言行和态度来突出自我和确定自我,对任何事物都持批判态度。因此这种心理现象在青春期阶段表现较为明显。本文旨在分析小学高年级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探究应对逆反心理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