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0篇
  免费   4篇
教育   2012篇
科学研究   29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58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202篇
  2010年   184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白居易将陶渊明视为异代知音,他不仅学陶诗,还想效仿陶的隐逸。然而,由于他的功名情结和追求享受,他仅得"中隐"。后期的白居易出入于佛道,但是他并无很深的信仰,不过借此销忧,他真正关注的是个人的生活享受,这使得他难得陶的真谛。然而,后代文人内心仰慕陶渊明的隐逸,实践的却是白居易的"中隐"。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写的这篇《桃花源记》只有三百多字,却流传极广,影响极大,是一般诗文所难以企及的.探其原因,不仅与作者的艺术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也与人们的审美心理有着不个分割的关系.本文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下面仅从它的意境和手法两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13.
14.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陶集的注本也是层出不穷。就元明清而言,陶集的注本就有20多种,以见此期陶集传播之广与陶集接受之特色。  相似文献   
15.
在司空图眼里,陶渊明是古贤,是中国禅宗隐逸文化的代表,自当尊仰,所以他推崇陶渊明的价值观念、生存方式、人生态度以及其所达到的人生境界。然司空图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节烈忠君之士,他与乱臣新政彻底决裂,并以身殉主,气节铮铮,所以司空图又往往俯视、非议陶渊明。  相似文献   
16.
七彩融于一白,阳光其实是有七种颜色的,但合在一起成了最为纯净的白色。这句话用来形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人和诗再恰当不过了。东晋儒道玄三学大行其道,不同学派可谓并驾齐驱,这三学对陶渊明人生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17.
丁曰宏 《学语文》2011,(1):25-26
特立独行,独树一帜的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是许多士大夫在仕途失意或厌倦官场的时候。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自我安慰的楷模。实际上,“陶渊明归隐之后,尽管在精神上得到了一些自我慰藉.但在物质生活上.则日益陷入了饥寒交迫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隐逸诗是一种特殊的抒情诗,主要抒发诗人回归自然的独得之乐和对现实的不满情绪。陶弘景、孟浩然、王维和陶渊明均是隐逸诗作家中的典型代表,陶渊明堪称隐逸诗人之宗。  相似文献   
19.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的转变,成就了田园诗人陶渊明。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艺术关系的深化,更赋予了他的田园诗以物我交融的意境和平淡醇美的风格。而诗人的纯正心地,贵真秉性和出语的自然,使得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景与意会、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揭示陶渊明田园诗“言”“象”“意”精巧的境界结构关系,着重分析了其《饮酒》组诗中很具有代表性的《饮酒》(其五)一诗,以示作者在其诗中往往通过巧妙地运用简练朴素的语言与看似不经意的几个意象组合,准确的传达了作者所认同的人生哲理、丰富而深广的自然意趣。在诗中,显现出主客体相互关照、浑然合一的化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