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79篇
综合类   4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乌鲁木齐医学大学生2388人的身体素质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探求身体素质各指标随BMI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男女生身体素质综合得分与BMI有密切关系,超重对女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小于对男生的影响;2、男女生部分身体素质单项指标的差异较大,在同一BMI值的节点上,男生高于女生;3、汉族女生与维吾尔族女生的综合成绩曲线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2.
Fat mass is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vitamin D status, and athletes with the most adipose tissue may have the greatest risk for insufficient (25(OH)D 20–32?ng?mL?1) or deficient (25(OH)D??1) status. The effects of fat and lean mass on 25(OH)D change in response to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have yet to be elucidated in athletes. In addition, vitamin D has a known role in bone health yet a link between short-term changes in 25(OH)D and bone turnover in indoor athletes have not yet been described. Thirty-two collegiate swimmers and divers (19 male, 13 female; 19 (1) years) participated in a 6-month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d consumed either 4000?IU?d?1 of vitamin D3 (n?=?19) or placebo (PLA; n?=?13). Anthropometry and blood collection of 25(OH)D, 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 (B-ALP) and N-terminal telopeptide (NTx) occurred at three time points.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measured body composition analysis at baseline and endpoint. In the vitamin D group, BMI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6-month 25(OH)D change (R?=??0.496; P?=?.03) and a stronger predictor of 25(OH)D change (P?=?.04) than ultraviolet B exposure and fat mass change. Athletes in the high bone turnover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ly greater losses of 25(OH)D over 6-months compared to athletes in the low bone turnover group (P?=?.03). These results suggest athletes within the normal BMI category experience a diminished response to 4000?IU?d?1 of vitamin D3 supplementation, and periods of high bone turnover may be an additional risk factor for developing compromised vitamin D status in athletes.  相似文献   
103.
运用文献资料、体质测试调研、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泉州市华侨大学大一男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1000米指标和BMI指数进行动态比较分析,揭示了华侨大学大学生体质健康中BMI与1000米成绩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4.
肥胖问题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许多流行病的研究证实,体内脂肪过多也就是肥胖对健康有很大危害。许多慢性病与超重和肥胖有直接的关系[1]。以吕梁学院2008级789名大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大学生体质指数BMI动态分析,发现BMI指数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制不同身高、体重成年人体质指数(bodyi nass index,BMI)对照表。方法:设计Excel表格,首行为身高(111),取值范围:1.55-1.80m,首列为体重(kg),取值范围为40-79kg,用BMI=体重(kg)/身高(m)^2公式计算而成。结果:在首行和首列找到相应的身高和体重,其纵横交界点处,即为所查人的体质指数。结论:成人体质指数对照表使用简便,是现场营养评定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6.
青少年的体格状况是评价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晴雨表.人们熟知日本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从战后经济快速增长到现在的稳定发展期间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20多年来,中国经济同样得到飞速发展,因此,从纵向的角度研究日本青少年的健康状况有助于了解和改善中国青少年的健康工作和营养状况.利用1960-2005年期间日本国民营养健康调查中的身高、体重和BMI数据,将11-25岁年龄段的身高、体重和BMI进行纵向关联分析作图,同时对中国某高校大学生的身高,体重和BMI数据进行分析和作图.通过比较,得到以下结果:日本男性的BMI在青少年的中后期达到峰值,随后,这种增加趋势明显减少;中国男性在15-25岁之间没有出现BMI的峰值,而是呈现线性增长趋势;日本和中国女性的BMI都在青少年的中后期达到峰值,然后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7.
以641名普通大学新生(男生350名,女生291名)为实验对象,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对中国成人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进行分组,通过对D/S比值和心率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静息状态下,体重正常组学生与其他组学生的D/S比值和心率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BMI值与D/S比值和心率之间有密切关系,BMI正常的学生比BMI偏高或偏低的学生具有更高水平的心脏储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究四川省20-69岁人群BMI特点,探索用百分位数法评价BMI.方法:取2005年四川省国民体质监测中成年、老年31 477人的BMI指数进行统计和曲线拟合.结果:四川省20-69岁人群总体、男子、女子BMI为22.80±3.06、23.05±2.99、22.55±3.11kg/m2.BMI分层统计体重偏轻、正常、超重、肥胖的百分比,男子为5.1、58.8、30.6、5.5,女子为7.1、63.3、24.1、5.5;不同性别在体重偏轻、正常、超重的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曲线拟合显示男子BMI从20岁到30岁快速增长,30岁以后保持稳定,女子BMI从20岁缓慢增长,直到54岁趋于稳定.超重和肥胖的触发年龄男子为21岁、28岁,女子为31岁、41岁;BMI峰值年龄为男子45岁、女子58岁.结论:BMI分层、触发年龄、BMI峰值年龄有性别差异.用百分位数进行BMI评价可反映群体资料中BMI动态变化,亦可准确反映个体在群体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9.
内地藏族大学生不同BMI指数大小,将其分为五个类别,并对不同类别学生的体质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内地藏族大学生体质指数总体处于良好状态;营养不良组女生多为瘦高型,而男生为瘦矮型,超重的男女学生体型都较高大;体重偏轻学生的身体机能要优于超重和肥胖学生;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男女生下肢爆发力普遍较差,耐力水平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通过BMI测评,了解亚健康人群的体质因素,为体育康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问卷调查法、参考"自我测评法"筛查人群亚健康、按我国新订标准测评BMI法。结果:1)203例社区人群中有91例亚健康,检出率为44.8%;2)经BMI检测,在203例受试人群中发现异常BMI58例(28.51%),在91例亚健康者中发现异常BMI27例(29.67%);3)体瘦、超重肥胖等异常BMI与正常体重BMI亚健康者的症状表现基本相似,均或多或少地出现有躯体性、心理性和免疫性等10项症状,且均以疲劳的出现率最高。结论:异常BMI体质可能是亚健康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