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2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技术改进的有效途径及相关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弧线助跑是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其环节技术及技术细节的改进完善, 对提高起跳效果进而提高运动成绩作用显而易见和不容忽视。笔者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教学实验, 分析与探讨, 提出了一些改进完善弧线助跑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62.
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作者采用“顺向”与“逆向”两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以探索其教学效果的优劣。  相似文献   
63.
论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背越式与俯卧式跳高的助跑速度、着地起跳时的人体重心投影点离着地点的距离、起跳时的摆腿特点的对比分析,找到了这两种方式跳高起跳的动力学差距;根据曲腿摆动的起跳与过竿特点,分析了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过程的必然性;依据背越式起跳时的骨盆转动特点,分析了背越式跳高起跳后身体自然转向背对横竿的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64.
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揭示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的内在规律 ,引导和启发挖掘过杆技术的潜力。  相似文献   
65.
探讨优秀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动作的运动学特点,比较健将(n.6)与一级组(n.8)在助跑、起跳阶段运动学参数差异,为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定量依据. 对身高、体重相配匹的健将和一级组成功完成的背越式跳高全过程进行三维录像拍摄,Simi Motion9. 01采集的运动学数据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并与成绩进行person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 1 )助跑阶段:健将组倒3步、2步、1步重心合速度显著大于一级组(P<0. 05),倒1步后倾角显著小于一级组(P<0. 05);(2)起跳阶段:健将组内倾角变化幅度、起跳腿髋关节蹬伸幅度、重心变化幅度非常显著大于一级组(P<0. 01),起跳腿着地时相重心垂直速度、离地时相重心高度显著大于一级组(P<0. 05);(3)倒1-3步重心合速度、起跳蹬伸过程髋、踝关节角度、内倾角和重心高度变化幅度与成绩显著正相关;倒1步后倾角、起跳时相摆动腿角速度、起跳腿着地时相内倾角与成绩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6.
探索新的、能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是田径项目教学的发展方向。对背越式跳高教学中采用实验法对个案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个案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形成“心理演练”和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更有利于达标成绩的提高和学生技术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其它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7.
选取2005年在江苏省宜兴市举行的“江缆杯”全国田径大奖系列赛暨亚洲田径公开赛4名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技术的运动学参数,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选手最后两步助跑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均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助跑速度损失较明显;最后一步助跑动作不积极,助跑节奏不合理;助跑倒三步至倒二步身体重心移动轨迹平稳,但倒二步至倒一步身体重心高度变化明显。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助跑训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8.
表象演练用于背越式跳高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心理学原理,将表象演练运用到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使背越式跳高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的学习与智能淀练相结合,改变了原背越式跳高的教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其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  相似文献   
69.
背越式跳高教学中两种方法的比较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体育院校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中经常采用的"逆序教学方法"和"常规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性研究,在研究中针对两种教学方法在不同情况下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以及两种教学方法在课后所反映出的教学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从而为体育院校教学工作选择一种比较好的教学途径提供一条可参考的教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背越式跳高教学训练手段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背越式跳高常用教学训练手段与实现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模糊数学等方法对现有教学训练手段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及模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的背越式跳高教学手段只注意了助跑、起跳,对过竿与落垫两个技术环节重视不够;对实现教学目标影响较大的教学训练手段有完整的背越式跳高技术练习、4步助跑过竿练习、全程助跑起跳跳高架练习和4步助跑跳高垫练习。模糊聚类分析也证明,筛选的16种教学训练手段可分为上述4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