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81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476篇
综合类   20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61.
周鸿雁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4):411-412,385
体能是篮球运动员运用技、战术的基础,合理补充营养是篮球运动员提高体能、消除运动疲劳的有效手段。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供能的特点,探讨篮球运动体能恢复的有效措施和运动营养措施,以期给篮球教学和训练中运动员的恢复与营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62.
为了提高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文章运用数据统计法、调查研究法、实验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网球队5名(女3人,男2人)14-16岁的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了多球训练试验,结果表明:30球/组的训练强度是最适合青少年运动员的运动强度,能达到动作定型从而提高技术水平的效果,并适合在各个训练阶段中运用。  相似文献   
763.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正在被各级体育教育行业关注,同样对健美操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健美操运动员在掌握动作套路,增强健美操意识,不断创新健美操和比赛发挥中等方面都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本文结合多年从教经验从多方面提出,非智力因素在健美操运动员竞技水平不断发展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64.
我国女子足球优秀运动员的跑动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德国研制的SIMI-scout技战术软件对参加第5届全国女足锦标赛的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进行解析.结果显示,我国女足运动员平均跑动距离是(7 166±1 394)m,其中高强度、中等强度和低强度的跑动距离分别占总距离的13%、24%和63%,且不同位置队员的跑动距离和跑动能力结构具有明显的位置特征.  相似文献   
765.
我国优秀篮球运动员成长规律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国篮坛曾先后涌现出多批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他们为我国篮球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优秀运动员成长的规律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为今后篮球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启示与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66.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训练水平的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探讨其无氧耐力的特征。方法:对27名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进行30s和60s的无氧功测试,记录相关功率指标及运动后的血乳酸。结果:(1)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有明显性别差异,男子30s和60s的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均明显高于女子,但男、女运动员的血乳酸无明显差异;(2)男子优秀组运动员30s和60s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但优秀组和普通组间相对最大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无明显差异。女子优秀组30s和60s的最大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但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3)与散打相比,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表现出较强的无氧耐力,但与自行车、举重和体操项目相比其无氧耐力较差。结论:(1)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无氧耐力,且男子明显高于女子;(2)不同水平男、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具有明显差异,优秀组明显高于普通组;(3)结合血乳酸指标可以更客观地评价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4)30s和60s无氧功测试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  相似文献   
767.
为提高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对足球训练实践领域的训练理论与模式进行梳理,并辩证分析了不同训练理论、模式的价值、局限性及其应用策略。研究表明,当前足球训练实践的指导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分别对应形成了“直接式”与“情景式”两种训练模式。前者主要利用生物体的条件反射进行强化,对运动员掌握规范与娴熟的技术以及固定战术套路效果显著,但不利于运动员在复杂情景下的整体竞技能力及应变能力培养;后者主要利用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对运动员的认知能力进行干预,对培养运动员的复杂战术能力与决策能力效果显著,但会降低技术学习的效率。因此,教练员在设计训练时,要根据训练目标、训练内容以及训练对象的水平灵活选择, 为不同性质的训练主题匹配合适的训练模式,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768.
在我国足球运动员归化政策由讨论阶段进入实施阶段的背景下,以公共政策执行理论为基础,以政策目标与标准、政策资源、政策执行的组织机制、社会环境、目标群体5个因素为变量,构建政策执行分析框架,分析归化政策的执行情况。研究发现:政策目标模糊、政策标准缺失,政策信息资源收集不足、人力资源组成单一、物力资源主体责任存在争议,政策执行的组织机构不完善、执行机制缺失,不利于归化政策的有效执行,而环境建设和目标群体的态度行为也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认为,中国足协应尽快出台文件,明确政策目标,严格政策标准;合理搭配人力和物力资源;健全足协为主、俱乐部为辅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机制、监管机制、实施机制等政策执行机制;国家、行业组织、媒体、目标群体共同努力,优化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改良目标群体的态度行为。旨在促进我国足球运动员归化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76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基于社会融合视角,在简要回顾我国足球归化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归化球员社会融合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认为:当前我国足球归化工作和球员的社会融合面临着政策制度、经济、文化观念、身份认同等多重困境,未来应完善归化工作的政策法规与管理制度;做好本土人才培养工作,与归化球员社会融合协同共进;注重文化感召,加强满足归化球员需求的国际化公共服务建设;强化媒体宣传,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归化球员身份认同的良好环境。以提升归化球员在中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推动足球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