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3824篇
科学研究   179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423篇
综合类   387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460篇
  2006年   478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作为家庭暴力主要形式的虐妻型家庭暴力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侵犯妇女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稳定和发展,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虐妻型家庭暴力的特征、成因、预防与对策等方面谈了一些拙见,以期人们从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对受害妇女给予更全面、更具体、更适当的协助.以期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2.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过去研究汉字学的人都把"六书"奉为不可违逆的指针。"六书说"在建立起权威后逐渐变成束缚文字学的桎梏。后代学者因此对其提出了不少批评。"'六书说'能给我们什么?"的质疑似乎大大减弱了"六书"的影响。实际上,"六书"理论对文字学及其他学科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通过"六书"理论的指导得以实现;汉字词义系统的探求亦大多能通过"六书"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找到理据;比较文字学的研究方法需要"六书"理论的丰富……种种新探索使"六书"理论在现代依然体现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83.
七月派与先锋派小说在各自的时代都是超前的,他们的创作在真实的理解、创作主体的态度和对人性的发掘等方面都有着相似与不同.文章就以上几个方面试图进行比较,以期能在这两个相隔半个世纪的小说流派之间寻找到可以弥合的裂口,能够续接上中国20世纪小说行进中断裂的轨道.  相似文献   
84.
《:生活大爆炸》是时下非常风靡的一部以"科学天才"为背景的情景喜剧,该片荣获了包括TCA奖和艾美奖在内的多个奖项。本文尝试从修辞的视域出发,分析人物对白中的修辞手法,如反语、曲解、反问、用典等,从而剖析其在人物性格刻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党怀英是金代书法史上篆书的领军人物,但目前存世作品寥寥,本文试从文献记载中整理出党氏书法的基本面貌,以便对其艺术成就乃至金代书体发展中篆书的承传做出判断,在肯定党怀英的创造性的同时,对于金代篆书给予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86.
对话不仅是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和途径,它更构成了教学交往的重要品性和灵魂.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交往过程中,"对话"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文章指出这种教学交往"对话"品性的迷失主要表现为:教师把持了教学交往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宽容和爱在教学交往中严重缺位,繁杂的训练和记诵取代了对课程内容(文本)的多元理解和解读.文章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在于:师生对话意识的高度淡漠,教师对教育权威的深度误读,师生生存交往的典型缺失,哲学解释学思维的严重缺位.最后,文章认为,回归教学交往的"对话"品性必须做到:树立平等意识,做到真诚倾听;淡化权力观念,重视内在权威;优化师生交往,构建生存关系;"悬置"传统的教学认识方式,以哲学解释学的思维关照教学交往.  相似文献   
87.
自从《蜃楼志》问世以来,约二百余年间,对于它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其间,在涉及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但在作者考证方面稍显薄弱,有待以后研究者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88.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成熟的编年体史书,以其叙述的典范性为后世史传文学和叙事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在叙事方式上亦史亦文的特点,以及它在叙事方式中体现的思想性和兼容性,都超越了之前所有的历史著作。文章以叙事角度进行文本分析,藉由对《左传》叙事结构、表现形式及其话语的把握,凸显它作为一部史书的浓厚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89.
鲁迅与史密斯在中国国民性的言论上,既有相同之处,如“中国人爱面子”、“中国人缺乏诚与爱”、“中国人缺乏时间观念”等;又有相并存在,如史密斯只看到了中国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现象,而鲁迅却着到了速成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  相似文献   
90.
从小说的叙事性到戏剧的小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的叙事性是小说的主要性质。小说的叙事性使其成为正宗的叙事文学或说是叙事文学的主体。戏剧有无小说性的问题实际上是戏剧有无叙事性的问题。戏剧客观上有许多叙事性。小说的叙事性与戏剧的叙事性在时间、空间、叙述、效果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二者的契合,就产生了戏剧的小说性。中国戏剧的小说性,是在它长期发展过程中溶化、综合叙事艺术而生成的。如将一些经典戏剧改编成小说是一定不乏读者的。戏剧的小说性这种现象,不是戏剧对本体的背叛与变质,而是对周边艺术的浸润与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