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8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202篇
教育   1660篇
科学研究   271篇
体育   4016篇
综合类   1471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615篇
  2012年   443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526篇
  2006年   482篇
  2005年   422篇
  2004年   437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任玉梅 《冰雪运动》2010,32(4):87-91
以绥化市1 288名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行为、重视体育锻炼的程度、体育锻炼的动机、体育锻炼项目和冬季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能够参加体育锻炼,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男大学生参加锻炼情况明显好于女大学生;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比较积极,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高,大学生越倾向于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兴趣爱好、休闲娱乐和提高自我形象;男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雪地足球、篮球、滑雪、排球和游泳等,女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排球、滑雪等项目;大学生冬季锻炼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经济、学习、设施、天气、教师与家长认可等方面。  相似文献   
992.
为了建立我国成年国民运动能力单项、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选取20~29岁青年、40~49岁中年和60~69岁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从心脏功能能力(F.C.)、肌肉能力、柔韧能力、平衡能力、形态等多方面进行实验测试与统计分析,再经过专家论证,研究并确定了我国成年(青年、中年、老年)人运动机能综合评价系统的指标体系:体重指数(BMI)、F.C.、握力、伸膝力量、坐位体前屈和站立提踵等指标,制定了成年人群各单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和权重,研究并建立了心脏功能能力的功率自行车、二次台阶试验测试方法.另外,根据中国人测试数据研究并建立了成年人运动机能综合评价系统,用于制定科学、安全、有效的个体运动健身指导方案前的机能测试与评价.经样本外检验本研究所制定的单项和综合评价标准是有效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993.
环太湖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运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等方法,对太湖区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状况进行分析,调查表明,由政府服务、管理协调、组织活动、宣传引导、保障支持、评估激励等6大内涵系统构成的运行机制及其建设策略,是提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组织程序和根本保证,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并呈现出发展规划和谐化、政府服务主导化、组织管理系统化、经费支持制度化、评估标准明确化等特征.构建与完善运行机制,既势在必行又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94.
黄晓丽 《体育科技》2010,31(4):89-91,94
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急、慢性疾病、或运动器官功能不全、或体型过度肥胖(BMI≥26.5)或瘦弱(BMI〈20)、或体质虚弱的群体,也是当今大学普遍存在的一个群体。由于该群体在生理上具有体质虚弱、体型过度肥胖或瘦弱、身患残疾等特点,不仅造成了该群体体育运动能力的相对低下,也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自卑、交际范围狭窄、对同学的优点嫉妒等消极的影响,这导致该群体具有体育厌学心理、技能学习的畏难心理体能低下的自卑心理等心理现象。从需要的角度运用社会认知理论探究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心理,认为大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仍具有满足生理需要的、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满足情感需要等体育锻炼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995.
姚强 《体育科技》2010,31(4):102-105
目的:研究附加体育锻炼对肥胖大学生的作用,建立有效的体育锻炼方式作为控制大学生肥胖的有效策略,以期减少肥胖对健康和社会的长期影响。方法:50名18-19岁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健康男性肥胖学生,随机分为控制组(n=25)和运动组(n=25),两组均参加学校每周两次的体育课,运动组附加一个为期12周,每周3次的混合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的综合锻炼计划。在实验前后对50名学生的体成分、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脂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结束后,控制组的体重明显高于运动组,且BMI指数没有显著性变化;运动组的体成分、血清C反应蛋白和血脂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一周两次的高校体育课程对控制大学生肥胖无效;而该附加体育锻炼计划对控制大学生肥胖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王红艳 《体育科技》2010,31(4):110-113,124
根据自我效能的概念对锻炼自我效能进行理论界定,分析总结锻炼自我效能与锻炼行为的关系,指出对锻炼自我效能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97.
秦巍峰 《体育科技》2010,31(2):134-137
从大学生体育活动风险因素的四个方面进行认知调查,对其体育活动风险意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课余体育活动风险较高,但部分学生存在体育活动风险意识水平不高,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等问题。因此建议加强学生体育活动风险意识的培养,建立稳定的生命安全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998.
王明东 《体育科技》2010,31(3):43-46
短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专项技术训练和一般身体素质训练的水平,短跑中的耐力素质也十分重要,教练员只有充分认识到耐力素质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制定出科学的训练计划。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对短跑耐力素质训练的生理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论述与分析,以期为短跑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9.
吴薇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1):55-56,74
目的:探讨运动对大学生创伤后焦虑症状的影响,为学校开展健康干预提供指导。方法:将40名震后有焦虑症状的大学生按其兴趣爱好分为体育运动组和非体育运动组进行心理治疗。在治疗和干预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2组大学生通过心理治疗焦虑症状均有显著改善(P〈0.01)。其中体育运动组焦虑症状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对大学生创伤后焦虑症状的影响与运动项目、运动时间有一定关系。运动组男生假期焦虑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同组女生,可能跟其运动频率较高有关。结论:运动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伤后焦虑症状的心理治疗效果,有助于缩短不良情绪的体验时间。  相似文献   
1000.
对单板U型场地滑雪项目国家队运动员在2010年冬奥会比赛前进行了机能评定和疲劳监控,结果显示:在夏训和冬训以及比赛准备期间,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总体是较好的,但个别队员的体质状况和对运动负荷适应情况及恢复情况波动较大,还有待随时进行调整,以适应更大负荷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