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教育   844篇
科学研究   415篇
体育   135篇
综合类   10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基于2014~2017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创新联系能力,借助修正引力模型构建城市创新联系能力空间关联的有向加权矩阵,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及QAP回归方法探讨城市创新联系能力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空间传导关系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山东省城市创新联系能力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密度加大,网络整体连通性增加,内陆中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易与其他城市发生空间关联,起到城市之间产生空间关联的“桥梁”作用。②内陆地区的“多三角型”与沿海地区的“倒T型”强关联网络得以扩展,边缘城市依赖于核心城市发展,形成具有较强关联的稳健性复杂创新网络。③地理距离、人力资本水平差异、政策支持力度差异、企业信息化水平差异对山东省创新联系能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影响方向及回归结果较为稳健。  相似文献   
52.
“以地谋发展”模式下,地方政府主导土地配置,采取“低工业、高商住”的产业用地出让策略,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目标。然而,中国经济转型期,曾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供地策略可能不再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本文从理论出发,剖析地方政府供地逻辑,分析差别定价的产业用地供应策略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差异,提出相应假说,基于门槛回归模型,并利用2011—2016年中国277个城市产业用地供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业用地价格差异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会随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呈非线性关系,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差别定价的产业用地供应策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将由正转负;产业用地供应向商住用地倾斜而产生的产业用地结构错配会显著抑制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土地出让市场化程度,降低土地财政依赖则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据此本文建议,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用地供应策略时,要充分考虑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在参与土地市场活动时,要明确自身干预经济的局限性,更多地培育有效市场,注重提高土地市场化程度,避免过度依赖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53.
张雯熹  邹金浪  吴群 《资源科学》2020,42(7):1416-1427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差异化提升不同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待研究。本文首先基于生产要素理论,分析城市生产要素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其次利用1996—2017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数据实证分析资本、劳动力与创新投入对土地利用效率的作用,并探讨不同工业化阶段的差异化影响。主要结论如下:①总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以及创新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②不同工业化阶段的异质性回归结果显示,在工业化初期阶段,资本与劳动力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本、劳动力与创新投入都能够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工业化后期阶段,资本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而劳动力和创新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显著为正。研究表明,在不同工业化阶段,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及其作用强度和方向均有差异。因此,为更加集约利用土地,需制定差别化的政策,促进不同工业化阶段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54.
大学、企业研发与首都区域创新的局域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玉鸣 《科学学研究》2006,24(3):398-404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变系数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全国31个省级区域创新系统的大背景下,着重对首都区域创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计量经济分析。全域估计结果发现:中国31个省域创新能力的贡献主要是由企业研发投入实现,大学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没有明显的贡献,大学研发与企业研发的结合也没有对区域创新表现出显著的作用。局域地理加权回归计量分析结果显示:首都地区的企业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对首都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首都强大的研发成果没能近距离扩散,对首都创新能力的形成没有提供应有的贡献。寻求建立大学研发与企业研发之间的技术转移渠道及相互作用机制是目前首都地区大学、企业研发与区域创新联动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5.
2000-2019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认识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和时序变化特征,对了解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MOD13Q1数据产品和国家气象站降水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Hurst指数,分析了2000-2019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时序变化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植...  相似文献   
56.
目前商业银行面临的个人信用风险问题极其复杂,如何对个人信用风险进行管理非常重要.个人信用风险建模是其中很关键的一步.利用某商业银行信用卡数据,构建信用评分模型,预测客户的违约概率.通过采用ROSE (random over sampling examples)方法处理类别不均衡的问题,利用Group-Lasso(AUC...  相似文献   
57.
[目的/意义]科研合作与交流是现代学科发展的重要特征,分析其对高校学科发展的影响,有利于指导高校选择和改进合作策略,推动我国一流学科建设.[方法/过程]利用科学计量、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基于学科论文数据,从作者、机构和国家合作程度、合作机构等级和合作网络等层面分析和测度高校学科的科研合作特征.而后建立多元线形回归模型分...  相似文献   
58.
项目无回答的成因与降低其水平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两个全国概率抽样调查的实证数据,采用序列变量逻辑斯蒂回归和稳健回归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在中国社会科学概率抽样调查中影响项目无回答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受访人的受教育水平、城乡、地域属性和年龄是对无回答水平最稳定、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在控制了这些人群特征和题目的难度类型之后,测量指标的信度水平对无回答也具有显著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有关降低项目无回答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理论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模型中最常用的方法——最小二乘法,在一些情况下表现不理想,因此近些年来,统计学家提出了许多替代方法供选择使用。本文通过参数经验Bayes(PEB)方法构造线性回归模型中可估函数的经验Bayes(EB)估计,并分别在均方误差(MSE)准则及均方误差矩阵(MSEM)准则下讨论它相对于最小二乘(LS)估计的优良性。  相似文献   
60.
基于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地理空间数据,以耕地流失显著的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在分析耕地流失时空特征的基础上,不仅剖析了驱动耕地数量减少的宏观政策与社会经济因素,还重点研究了影响耕地流失格局的微观空间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耕地数量经历了快速减少-缓慢减少-加速减少的变化轨迹,这与不同时期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紧密相关;1990-2010年间耕地流失总量为24.46万hm2,主要流向为建设用地与水库坑塘;②城镇人口的激增和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是驱动研究区耕地数量锐减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③高程因子、距离与交通通达因子、邻域因子均不同程度影响耕地流失的空间格局,其中占主导的是到中心城区的距离、交通便利性以及邻域效应的驱动作用;④未来区域规划应考虑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和区域整体规划以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工矿用地以及与三产相关的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促进耕地资源开发的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