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1篇
教育   815篇
科学研究   52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687篇
综合类   42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46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采用网络和电话咨询,对安徽省城市(合肥、芜湖、蚌埠)中产阶层的人群运动休闲体育行为进行广泛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中产阶层人群对共同参与的对象和运动休闲场所的选择比较在意,对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个人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他们在休闲消费方面还表现出明显地追求生活品味和格调的趋势;休闲的主要场所能够较为明显地体现出阶级阶层的区隔和社交圈成员社会地位的高低;对于运动休闲的形式认同和对运动休闲的社会认同是影响中产阶层运动休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
人类社会已经走进休闲时代,如何利用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寻求人生的终极幸福,这是现代人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采用语义分析法,对大学生的休闲观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休闲的态度是积极的;闲暇与娱乐是两个与休闲容易混淆的概念,大学生对闲暇持有积极看法,而认为娱乐是一个消极概念;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大学生休闲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3.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安徽省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景区、景点的240名游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休闲体育活动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开发休闲体育旅游契合现代社会人们利用余暇时间的倾向;休闲体育旅游应该成为旅游景区未来发展的题中之义;开展休闲体育活动情况符合休闲娱乐项目分类标准。据此提出了安徽体育旅游项目发展的思路、措施和建议,安徽高校要加强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4.
休闲审美是以一种美学的生命情怀观照人类休闲活动,从而提升休闲的审美境界。闲情即“休闲感”,具有这种休闲感的人,会在心中升起想去休闲的冲动与愿望;闲趣意味着在休闲当中主体自我获得了审美情趣或审美趣味;闲适昭示了一种审美境界,它是生命意义的获得,是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是本真自我的回归。人类的休闲审美活动正是由闲情而闲趣,进而上升为闲适的境界,这既是中国古代休闲审美文化的智慧,也对现代人类的休闲文化有着普适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5.
通过举办西湖博览会、世界休闲博览会、国际动漫节、休闲发展论坛等展会,杭州夯实了休闲城市品牌基础,实施了休闲城市发展战略,城市的国际形象得到了快速提升。杭州经验的核心是凝聚休闲发展共识,大力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等特色潜力产业,使其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不断增强。杭州大力发展“休闲之都”与“会展名城”,主要表现在:依托科技,借助展会,推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坚持文化多样性,搭建国际会议交流平台,促使经济包容性发展;西博会各项活动精彩纷呈,成为杭州休闲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西博会、休博会、动漫节成为文化交流重要品牌。杭州休闲文化也在全球范围得到认可。  相似文献   
76.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creased frustration and anxiety around managerialism of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a group of 11 academics, from three different universities, diverse disciplines and levels are responding collectively outside of their work. Moreover, it tracks the enactment of the ‘Slow Swimming Club’, initiated by the author and jointly participated in and shaped by these academics. The club represents a particular form of leisure crafting, called slow swimming. Using an autoethnographic approach, the impact of the Slow Swimming Club was explored over a 10-year period. The article reflects on the initial effect of this practice, around an individualised compensatory respite from the academics’ feelings of frustration and insecurity. This respite was framed in terms of temporal and aesthetic task crafting. The article then reflects on how the external, counter-performative nature of leisure crafting has opened up time and space for job crafting, back in their universities. The differentiating feature of this research is around the role of academic agency in moving beyond respite towards structural contestation and more systemic change. It also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and work within this crafting process. Through placing the aesthetic and temporal dimensions in the foreground, the article offers a significant conceptual contribution to crafting typology. It also extends slow scholarship, by advocating an embodied, sensual and experiential response to the fast pedagogies of managerialism.  相似文献   
77.
“休闲体育”是当今体育领域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但同时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词汇。争议的焦点实际上是“休闲体育”表述的这种现象是否应该用“体育休闲”,亦或是“运动休闲”,或者叫“休闲运动”来表述。文章从词义、学科、专业设置及其活动等多个维度对“休闲体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通过分析认为:休闲体育这一词汇已经不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运用,它已经在多个维度上建构起来自己的逻辑基础,从而成为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概念,并且已经成为描述这种体育现象的比较确切的概念,而其他的词汇由于没有这种实践运行的社会语言背景,很难替代休闲体育而成为当下描述这种体育现象的通用词汇。  相似文献   
78.
湿地公园是人们现代社会休闲的最佳去处,也是人们在休闲中进行体育健身运动的最佳环境。这两者融合使湿地公园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及延伸,也是人们现代生活质量提升的标志。基于我国湿地公园休闲功能而开发健身功能,促进休闲和健身服务的融合性发展,为全民健身深入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9.
梳理了国外休闲体育研究的历史,从我国休闲体育研究领域、休闲体育研究特点、休闲体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的现状。指出,探究休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同群体休闲体育参与的特征、学校休闲体育发展方式、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休闲体育服务企业的典型案例研究是未来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的任务所在。  相似文献   
80.
通过调查和对有关史料的收集、分析,从现代休闲观出发,探讨了徽商与徽戏的不解之缘,研究了徽商休闲体育普遍具有的自由、社会交往和创造性的特征以及徽商与二者之间的循环推动作用,启迪我们在对当前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不能墨守成规,应兼收并蓄,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休闲体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