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26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首先对模糊C-均值聚类作了简要分析和评论,在此基础上将模拟退火机制引入其中,以克服模糊C-均值聚类的局部性和对初始聚类中心的敏感性;然后,采用了基于贴近度和择近原则的模糊识别方法,文中分析了格贴近度的不足之处,并对之进行了改进;最后,详细设计了上述各算法。仿真结果说明,该方法在识别速度和准确率方面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种子的在线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也拓展了模糊理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2.
任频频  李保国  黄峰 《资源科学》2022,44(3):436-449
明确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演变过程中主要作物的生产时空格局,对开展农作物生产布局优化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统计数据,探讨2002—2018年黄淮海旱作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的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利用空间自相关、重心模型等方法探讨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过程中该区域的两种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规律。结果发现:①近20年,黄淮海旱作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整体由多样化向专一化发展,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总体呈减小趋势,以小麦和玉米及其组合为主的种植结构占有的县域数目逐年增多,43%的县域小麦种植比例显著增加,81%的县域玉米种植比例显著增加(p<0.05)。②传统农业生产地带,包括河北平原西部、鲁西北等地小麦和玉米单产呈显著“高-高”聚集特征(p<0.05),河南中东部小麦单产也呈显著“高-高”聚集特征,但研究区南部玉米单产呈显著“低-低”聚集特征。尽管旱作区内部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格局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差异性,但近20年小麦和玉米的生产重心均集中分布在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处,表明在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演变的过程中,区域尺度小麦和玉米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时序稳定性。③在“以水定产”和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导向下,河北平原的小麦种植比例有所减少,2014年以后,小麦玉米型县域数目减少,玉米小麦型增加,2018年已不存在单一小麦型县域。本文可为黄淮海旱作区区域尺度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3.
肉碱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肉碱处理唐抗5号玉米种子,结果表明:肉碱可以提高苗期的光和强度;植株高度、穗位高度显著增加;茎加粗,穗长、穗粗和穗粒重比对照增加;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玉米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4.
酸雨对不同农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不同pH的模拟酸雨,研究其对玉米和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pH=2.0时,玉米和绿豆均不发芽;pH=2.5时,只有异状发芽;pH≥3.0时,二者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贮藏物质的的消耗率与运转率均随pH值的上升而增大;异状发芽率、芽长和根长的抑制指数则随pH值的增大而降低;酸雨胁迫下,绿豆各项指标的变幅都小于玉米的结果,表明绿豆抗酸雨胁迫的能力比玉米强.  相似文献   
55.
辉县市玉米“3414”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玉米氮、磷、钾"3414"回归设计田间试验测得的数据,分别建立以玉米产量为目标函数的NPK、NP、NK、PK、N、P、K 3类7种肥力效应模型,求出每种肥效模型的高产最优施肥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各种施肥模型提供的施肥量及产量期望的经济效益分析,决选出辉县市玉米生产的推荐施肥量为:施纯N 252.54 kg/hm2、P2O5 184.25 kg/hm2、K2O 150.63 kg/hm2,产量期望10 437.64 kg/hm2,产投比6.32.  相似文献   
56.
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试验表明,不同玉米花粉多糖级分对二者的清除作用均具有较好的量效关系,且复合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清除羟基自由基需要PPM、PMA、PMB及PMC-1的半数浓度分别为104.99μg/mL、146.98μg/mL、172.56μg/mL和149.98μg/mL;清除超氧阴离子需要PP M、PMA、PMB及PMC-1四者的半数清除浓度依次为267.65μg/mL、290.56μg/mL、307.10μg/mL和268.59μg/mL.且玉米花粉多糖中抗氧化活性最强的是PPM和PMC-1.  相似文献   
57.
王桂跃  金加同 《科技通报》1991,7(6):331-334
1982~1989年,对浙江省玉米青枯病进行了研究,明确该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玉米乳熟后期的重要病害。病株叶片突然出现青灰色干枯,根和茎基呈现水渍状腐烂,经鉴定认为该病是由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 MaIthews)和禾生腐霉(P. graminicola Subram)侵染引起。并阐明了品种、播种期、气候、肥料与该病发生的关系,提出了以选育推广抗病品种为主,强调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的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58.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作物生产水足迹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盖力强  谢高地  李士美  张彩霞  陈龙 《资源科学》2010,32(11):2066-2071
水足迹概念将水问题拓展到了社会经济领域,是当前测度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系统影响的理想指标。本文借助水足迹的概念,计算了华北平原地区(河北、北京、天津)小麦、玉米的虚拟水含量及其生长生产水足迹,并就绿水的重要性和灰水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华北平原主要地区小麦虚拟水含量为1.054m3/㎏,生长用水以蓝水为主;玉米虚拟水含量为0.808m3/㎏,生长用水以绿水为主;小麦生产水足迹为172×108m3,其中绿水足迹30.85×108m3,蓝水足迹102.5×108m3,灰水足迹38.65×108m3;玉米生产水足迹为173.07×108m3,其中绿水足迹101.06×108m3,蓝水足迹26.92×108m3,灰水足迹45.09×108m3。通过分析表明:绿水在当地农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绿水的使用与作物的生长特点及作物生长周期有关;小麦、玉米总水足迹约为当地水资源总量的2.2倍,减少小麦、玉米作物生产水足迹对华北平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采用室内模拟添加法和盆栽法分别研究了不同玉米品种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敏感性和磺酰脲类除草剂对敏感玉米品种苗期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对磺酰脲类除草剂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差异,该类除草剂ED50/50以上浓度对玉米苗期的根长、株高、叶面积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0.
中国玉米研究的优先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采用参与式方法,对全国五个主要玉米生态类型区进行了玉米 生产的农民参与式评估(PRA),并通过专家对PRA所获得的玉米生产发展限制因素的分析和参 与式学术研讨,对不同生态类型的限制因素进行了重要性排序,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我国玉米 研究的优先序。结果显示,干旱是未来限制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第一限制因素,也是我国玉 米科研最优先的研究领域。栽培管理技术和农业技术推广等是近期我国政府在制定相关玉米 生产与发展政策时必须考虑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