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683篇
科学研究   197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130篇
综合类   110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1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1.
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成就(1981~2001年)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回顾了我国1981年以来对“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并在进行相关的统计与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论“六步教学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步教学法”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针对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经过长期的研究,摸索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其目的是摆脱普教模式的束缚,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起源入手,详细介绍了我国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现状,客观分析了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方法论的研究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4.
试用突变论分析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试图从突变论的角度分析图书馆学方法论的研究如何利用有利因素,促进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系统科学方法在信息法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介绍了系统科学的形成及其对科学研究的意义。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入手,分析了系统科学方法在信息法学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促进信息法学研究方法的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2000~2004年)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五年我国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的以下研究内容作了述评:图书馆学有无专门方法、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的内涵以及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图书馆学专门方法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提出图书馆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问题。认为以图书馆这一人文社会现象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图书馆学,不可能实现绝对科学化和客观性,图书馆学科学化的实质是图书馆学的合理性,即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构建合理性图书馆学理论必须坚持科学实证与哲学人文建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欣赏性评价是发现并欣赏学生特质与优势的评价。它不以先在指标体系来评价学生,而是以学生实际具备的素质为基础来建构评价指标与标准,是属于真实性评价、个性化评价和优势评价的范畴。作为评价方法论,它与综合素质评价在评价内容、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依据欣赏性评价的思想,综合素质应该采取"评语评价"的方式。具体而言,可采取如下评价思路: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以找准学生的优势素质;实行多元评价,提供结构性确证;采取表现性评价,提供参照性适切。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Planctomycetes is a phylum of biofilm-forming bacteria with numerous biosynthetic gene clusters, offering a promising source of new bioactive secondary metabolites. However, the current generation of chemically defined media achieves only low biomass yields, hindering research on these species. We therefore developed a 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 for the model organism Planctopirus limnophila to increase biomass production.ResultsWe found that P. limnophila grows best with a 10 mM sodium phosphate buffer. The replacement of complex nitrogen sources with defined amino acid solutions did not inhibit growth. Screening for vitamin requirements revealed that only cyanocobalamin (B12) is needed for growth. We use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o optimize the medium, resulting in concentrations of 10 g/L glucose, 34 mL/L Hutner’s basal salts, 23.18 mM KNO3, 2.318 mM NH4Cl and 0.02 mg/L cyanocobalamin. The analysis of amino acid consumption allowed us to develop a customized amino acid solution lacking six of the amino acids present in Aminoplasmal 10%. Fed-batch cultivation in a bioreactor using the optimized medium achieved a final ΔOD600 of 46.8 ± 0.5 after 108 h, corresponding to a cell dry weight of 13.6 ± 0.7 g/L.ConclusionsThe optimized 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 allowed us to produce larger amounts of biomass more quickly than reported in earlier studies.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triggering P. limnophila biofilm formation to activate the gene clusters responsible for secondary metabolism.How to cite: Kruppa OC, Gerlach D, Fan R, et al. Development of a 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 for Planctopirus limnophila to increase biomass production. Electron J Biotechnol 2021;54. https://doi.org/10.1016/j.ejbt.2021.09.002.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