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教育   35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创新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针对目前校企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校企协同创新的管理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推动校企协同创新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22.
基于“微课在前,翻转在后,课堂探究,评价反馈”的设计原则,针对高职动物药理学课程教学特点,以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教学设计为例,对高职动物药理学结合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作出初步探讨,阐述如何在动物药理学课程教学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以期促进动物药理学的教学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23.
林敏 《教育教学论坛》2019,(12):205-206
《网页设计》是普通高等学校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文章分析了《网页设计》课程的现状,并根据传统翻转课堂的特点,提出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经过教学实践,明显改进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24.
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课程是微时代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文章梳理了微课程的基本概念,明确揭示了微课程的内涵与特征,提出了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和设计模板,具体介绍了微课程的制作方法,并订立了微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5.
基于Blending Learning的微课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比较Blending Learning概念和微课的概念、特征,提出了基于Blending Learning的微课新概念.依据Blending Learning教学过程设计模式,阐述了微课教学设计组成和原则,微课网络平台设计的基本形式、构成要素及活动特征.根据Blending Learning中师生角色、教学过程和视频录制等进行了微课分类,着重分析了讲授类和演示类微课的设计,以及微课视频录制技术应用,并且运用多媒体学习理论阐明了微课件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6.
张云坤  罗翀 《科教文汇》2014,(25):186-187
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药学“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微课及其在“药物制剂技术”教学中应用。通过这一新颖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教学质量,也将促进现代信息化技术与“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7.
教学特色是提升课程适应性的重要条件,建设特色课程满足在职成人学习者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职业发展的需要、转换岗位的需要、发展兴趣爱好的需要、充实自我的需要以及休闲娱乐的需要,是开放大学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考虑的实际问题,文章以制作小模块化视频课为突破口推进开放教育特色课程的建设为主题,阐述了制作小模块化视频课的适应性,并提出了建设开放教育特色课程的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8.
混合学习是近年来受关注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该文从克拉克?奎因的4C模型的特点进行分析,构建基于4C模型的混合学习模式。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对基于微信平台的4C混合学习模式进行实践探索,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认可度和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研究从4C模型的要素“内容”“沟通”等方面对于基于微信平台的4C混合学习模式的实践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9.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精彩教与学的全过程,通常在5-10分钟之间,它的开发对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技术操作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以《犯罪心理学》课程中犯罪嫌疑人"犯罪动机"的分析入手,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启示三个方面探讨了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相似文献   
30.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以其形式新颖、内容短小精悍、主题重点突出、使用方便等特点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它在英语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文章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例,结合当前信息化的教育背景,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微课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