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455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46篇
综合类   4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当前大部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只是普适性的素质提升,对于发展现代、多元、绿色农业具有引领、带动作用,有新思维、有情怀、有担当的高级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甚少,其等级认定、职称评定工作也尚未全面展开。文章立足福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提出以培养高级职业农民促进农民职业化的构思,以期在福建省内贯通新型职业农民“专、本、硕”培养机制,开发高层次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与开展农民高级职称评定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三农"难题成因:历史嬗变与现实探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央政府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社会焦点,"三农"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影响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本文从历史检索与现实反思有机结合的视角,系统探讨了中国"三农"难题的四大成因,即:市场之因、制度之因、国情之因与政策之因,从而为"三农"难题的有效化解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3.
WTO与农民收入增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俊龙 《预测》2002,21(5):78-80
本文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找到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最重要因素;结合WTO《农业协议》及我国农业资源变化趋势和中国人口实际,提出逐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及区别对待;加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结合各地实际,分类指导;采取灵活的土地承包政策,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等一系列增加农民收入措施。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关系着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规范、深入与意义。"留守"即是父母双双外出务工而导致的"亲子分离"的完全留守。"儿童"就是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就是我国农村地区因父母双双外出务工而守望着家园的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可见,留守儿童依存于农民工,所以化解留守儿童现象只能从解决农民工问题入手,即通过解决农民工问题带动留守儿童现象的逐渐消除。  相似文献   
15.
“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的培养应根据“以用为本,强化生产实践技能训练”的原则,改革实践性教学,重点培养创新、创业的新型农民。以湖州市为例,结合“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培养模式试点的现状,针对“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在办学理念上重视实践教学,规范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民英雄人物的塑造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文学中心事件之一。这种形象塑造的方式是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1958年之后的文学形象的塑造已经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意识形态。规范要求农民英雄人物必须“放在矛盾的主导地位”,必须写成“进攻的性格”,是“叱咤风云”的形象。农民英雄人物的塑造存在着严重的“神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江汉政权是清代咸同年间号军起义建立的农民政权,它的根据地虽在贵州思南,但其所领导的范围及影响力却广达黔、湘、川、鄂、赣的号军起义和白莲教支派。本文在掌握翔实史料基础上,从该政权的领导人、传教区域、战略部署、朝廷官员的相关奏折等方面论述了其领导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素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成败.从目前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民主法制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的现状分析,着重探讨了提高农民素质的措施和建议以及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问题是国内近几年来的热点问题,不少学者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层面对农民工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从社会、经济深层次的源头探寻,农民工问题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由农业国转向工业国、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由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转向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来而与我们固有制度形成的城乡壁垒之间相碰撞而产生的。要彻底解决农民工问题,根本途径是依赖城市化的完成和城乡壁垒的破除。  相似文献   
20.
民营企业农民工体育开展是薄弱环节,存在场地设施不足,企业重视不够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农民工体育基本现状的调查分析,以国家制定的与农民工相关政策、法规及其执行情况为着眼点,研究分析了政府在民营企业农民工体育开展中作用,以期为国家指定与农民工相关的政策提供参考,为民营企业农民工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