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3029篇
科学研究   19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2篇
综合类   176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的全部教育活动。其改革需从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课程设计的实施各方面进行,以体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综合化、具体化、多样化。  相似文献   
72.
讨论弹性有限长度杆端部受冲击载荷作用,在轴向应为波传播和反射过程中的动态屈曲问题.利用扰动方程的解、端部支承条件和应力波反射前后波阵面相容条件得到了动态屈曲的分叉条件,临界载荷和屈曲模态.数值结果表明:临界载荷有多个分支且随时间增加而降低;由于应力波在端部的反射,使临界载荷进一步下降.这个结果就解释了实验中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73.
关于高校日语专业改革课程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设立了日语专业,不容置疑新办专业存在着师资力量薄弱、课程设置单一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对第二外语英语的设想的思考,以及对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日语专业设置专题讨论课和改革论文指导课的思考,对山西师范大学日语专业未来的课程设置提出了设想,即增加与时代同步的新课程,扩大选修课程;借鉴北师大日语专业对高级日语课程设置及论文指导课改革的经验,取其长补己短,使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尽快趋于科学化与系统化。  相似文献   
74.
过程性知识是基于学习者亲身体验的个体知识。在数学解题中,过程性知识制约着解题过程和结果。过程性知识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其习得过程不同于陈述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75.
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以善为目的,最高的善是幸福,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最大的幸福是思辨。  相似文献   
76.
试论辩证唯物主义总体性原理在当代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论述了恩格斯的总体性物质自组织原理(简称哲学总体性原理)在改造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形成和发展问题。该原理在当代又有了重大的发展。从本体论看,核宇宙已揭示了以核聚变为动力的“宇宙熵”的双向演化的总体机制;从认识论看,哲学熵在信息核能时代是对“宇宙熵”的能动的哲学反思,弄清哲学熵与宇宙熵的同一性和差别以及哲学熵的社会特有的能动性就能更好掌握哲学总体性原理的新内容和时代方法论价值取向。哲学熵与总体性原理相结合必将促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总体结构与方法的信息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7.
20世纪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是研究的工具,方法论对于学术研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20世纪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的发展成熟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世纪末方法论热有所消退,值得我们去回顾与反思.  相似文献   
78.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ritical reflection on how we, instructors of a graduate-level course in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sought to integrate theoretical and subject-matter content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Our reflection, guided by autoethnography and teacher reflection, challenged both our assumptions about curriculum design and our process of designing and teaching the redesigned course. We found that our efforts to integrate course content and methodology differed from students’ prior experiences and resulted in a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ir experience and the intended course learning objectives. Recommendations include understanding the degree program culture and students’ course expectations, using assignments that facilitate learning of both theory and methods, and balancing classroom discussion among theory, methodology,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相似文献   
79.
反思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反思直接指向的是教师个人以及群体的教育实践,它促使教师去思考教育实践的发生发展及实践的意义。反思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它可以帮助教师去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意识到自己是教育实践的承担者。反思也使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评价自己行为的后果,形成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80.
“元认知”与数学教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事物的复杂性与认知的曲折性决定了数学 思维的艰难和反复,也决定了数学思维的过程必须有元认知的参与。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元认知有利于贯彻“二主方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元认知在数学思维中发挥作用的基本形式是反思,是否承认和致力于强化学生的元认知是新旧数学教育观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