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73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429篇
教育   14897篇
科学研究   2812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1963篇
综合类   1489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7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336篇
  2020年   468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475篇
  2014年   1231篇
  2013年   1272篇
  2012年   1831篇
  2011年   1766篇
  2010年   1207篇
  2009年   1083篇
  2008年   1267篇
  2007年   1643篇
  2006年   1528篇
  2005年   1325篇
  2004年   1129篇
  2003年   1044篇
  2002年   929篇
  2001年   761篇
  2000年   524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91.
基于城镇化视角的省域粮食安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建玲  查婷俊 《资源科学》2014,36(11):2353-2360
以城镇化为视角,探讨了城镇化发展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将城镇化细分为人口、土地、经济和消费四个方面,构建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与多元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2001-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具有促进作用,而土地城镇化与消费城镇化对粮食安全具有不同程度的负面作用,特别是土地城镇化负面作用较为明显。因此,对稀缺土地的科学使用显得至关重要。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分析结果更加表明,合理的制度安排是确保二者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偏向农业的制度安排,合理控制土地使用,引导居民消费习惯,促进城镇化平衡发展,就不会出现大的粮食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992.
中国五大粮食主产区农业抗旱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蕾  张红旗 《资源科学》2014,36(3):481-489
农业抗旱能力反映了地区防旱减灾的水平。对农业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有助于及时掌握我国农业抵御旱灾能力的空间分布及区域差异,进一步加强抗旱管理、提高抗旱能力。本文选择我国五大粮食主产区作为研究区,采用特定时间尺度下的干燥度指标分析了研究区的自然干旱程度,并选择土壤质地、高低需水作物面积比、耕地有效灌溉率、农机动力系数、农林水利事务支出、人均GDP等6个指标,应用加权求和法评价了研究区的农业抗旱能力现状,进而分析了其自然干旱背景下的实际农业抗旱能力。结果表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自然干旱程度高且抗旱能力弱,较低的耕地灌溉水平以及严重滞后的农田水利建设使得两区实际农业抗旱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地区;黄淮海平原自然干旱程度高但抗旱能力较强,可其为保证较高的灌溉率超采地下水已引起严重的生态问题;长江中游及江淮地区自然干旱程度低且抗旱能力较强,综合农业抗旱能力相对最强;四川盆地自然干旱程度低但抗旱能力低下,社会经济欠发达、农田水利建设较为薄弱,综合农业抗旱能力略高于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防旱抗旱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993.
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生产是除化石能源以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中国是世界上水泥产量最大的国家,水泥生产的碳排放问题不容忽视。2011年,中国水泥产量为20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58.8%。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占世界水泥排放的比重增至60.6%,与此同时,水泥排放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也增至11.3%。当前,国际默认的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已不能满足中国碳排放核算的需求。加强中国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研究,对科学、准确核算中国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Climate Change,IPCC)、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BCSD)水泥可持续发展自愿性协议(Cement Sustainability Initiative,CSI)即WBCSD/CSI 和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ChinaBuilding Materials Academy,CDMA)水泥生产碳排放因子核算边界、计算方法基础上,对上述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在辨析参数选择、不确定性差异的基础上揭示了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各种计算方法在中国的适应性,为未来中国水泥生产的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的选择及构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4.
黄丽明  陈健飞 《资源科学》2014,36(7):1347-1355
从降低城市化过程中因建设用地扩展所致生态不利影响出发,本文以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为基础,选取已有建设用地作为扩展源,构建地形、地质、生态脆弱性和可达性四个阻力因子体系。在生成的MCR面上,划分建设用地适宜性分区,并利用Hydrology扩展模块提取建设用地适宜扩展路径、生态隔离带和生态关键点,为城镇生态建设规划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决策支持。主要结果包括:应用本文方法分析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面、线、点综合特征,比仅进行扩展面评价分析的常规方法更为全面,且更具可操作性;划分出建设用地适宜扩展区、较适宜扩展区、限制扩展区、禁止扩展区和生态恢复区,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建设用地在适宜扩展区和较适宜扩展区内,由扩展路径引导优化开发,可避免盲目地"摊大饼式"蔓延;生态隔离带打破现有建设区"连片"扩展格局;生态关键点和高值点的识别,有利于研究区生态环境保育。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建立叶黄素越橘软胶囊中叶黄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wondasilTMC18(5um4.6×250mm);流动相:乙腈-二氯甲烷-甲醇(85:10:5);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446nm。结果:叶黄素越橘软胶囊中的叶黄素含量在1.78906μg/ml~8.9453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良好(r=0.999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16%,RSD为0.84%。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符合食品理化检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飞机中广泛运用的机身壁板结构的压损稳定性试验和"板元法"[1]分析结果,得出航空设计中常用的工程算法"板元法"的保守量,供航空设计师参考。本文选取常用铝合金长桁进行压损稳定性试验,选取了"Z"形和"T"形两种飞机设计中常用的型材,而每种截面又选用了两种不同的材料,同时采用板元法对此进行理论分析,对比试验结果和板元法分析结果,最终发现:对于单根长桁,"板元法"算法具有10%~15%左右的保守量,而对于组合长桁,"板元法"保守量则要降低,大约为3%~10%左右。  相似文献   
997.
目前对于微博的研究,无论是针对企业微博还是政务微博或者个人微博,都主要集中于个案研究,鲜见对于有核心主题的微博帐号群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多元统计方法,针对“上海发布”政务微博群展开了网络结构分析,继而分析了网络结构对传播意愿和传播能力的影响,得出了政务微博群管理的针对性结论。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各中心城市也纷纷提出宜居、生态的发展理念。本文选取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30位的中心城市为对象,基于城市经济、城建、民生、环境等方面若干相对性表征指标对城市宜居水平进行了分析,以期探讨中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共性问题及不同城市间的个性差异,并为科学评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999.
RD人员的绩效考评长期困扰着管理实践,对其分类考评逐渐成为共识,但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定量为主的分析表明:测量RD人员绩效特征的变量结构是六因子二阶模型;根据其绩效特征的异同,可以将RD人员分为两类;其中一类RD人员的特征是绩效行为可评价性低而绩效结果可评价性中等,另一类的特征是绩效行为可评价性中等而绩效结果可评价性高;前一类RD人员最认可结果考核与书面鉴定相平衡的考评方法,而结果考核为主行为考核为辅的考评方法却最适合后一类RD人员。这些研究结论对于RD人员的绩效考评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讨论科技管理方法作用于管理对象后,引起管理对象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途径和过程。即用科学学等基础理论探讨科技管理方法的应用机制和管理效果的理论。主要内容有(1)从管理机理的角度界定管理、管理者、基础理论、桥梁学科等概念。(2)明确科技管理学的基础理论与管理方法的范围。(3)发掘科技管理方法的作用途径与过程。(4)阐析科技管理机理的学术新意和可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