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9篇
教育   735篇
科学研究   128篇
体育   441篇
综合类   220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用电量的急剧增加,短期预测成为各个供电部门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电力负荷受多种因素影响,针对短期负荷预测,提出一种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新算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对历史样本进行聚类,依据输入样本的相似度选取训练样本,然后在选取的样本上,利用遗传算法实现负荷影响因素的提取和支持向量机参数的选择,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预测模型。采用上述方法对河南电网负荷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2.
This critical and reflective literature review examine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ublished over the last decade to summarise the different kinds of measure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explore cognitive load and critiques the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of those focus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direct empirical approaches. Over the last 40?years, cognitive load theory has become established a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and influential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during learning. Despite this success, attempts to obtain direct objective measures of the theory's central theoretical construct – cognitive load – have proved elusive. This obstacle represents the most significant outstanding challenge for successfully embedding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work on cognitive load in empirical data from authentic learning situations. Progress to date on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pproaches to cognitive load are discussed along with the influences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n cognitive load in order to assess the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direct empirical measures of cognitive load especially in technology-rich contexts.  相似文献   
133.
汲取独柱墩梁桥倾覆事故的教训,根据夹圹互通立交桥的检测数据以及相关技术资料,对该桥进行偏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得到偏载限值,为该桥的进一步决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4.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征解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田径速度力量项群运动负荷控制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揭示:多年训练过程中一般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训练所占比重,随着训练年限和竞技能力增长而趋于递减,但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训练所占比重则趋于递增.年度训练过程中的准备期训练重点集中在发展绝对力量、速度力量和专项技术训练等方面,负荷变化表现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几乎平行发展并呈现出渐进性递增特征,其中负荷强度一般控制在80%~90%最高成绩水平上.比赛期的负荷量约下降20%,但负荷强度上升10%.而过渡期则表现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同时下降的特征.小周期训练过程中的赛前小周期负荷变化表现为负荷量有所降低但负荷强度却有所增加的特征,而且负荷强度在赛前2周左右达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5.
研究8名备战十运会的优秀男子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进入冬训大负荷训练期4周后,运动训练对其部分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以监控运动训练。结果显示,大负荷训练4周后,运动员BU、C、CK和CK-MB值均显著升高(P〈0.05),而Hb、T/C、CD4^+/CD8^+比值及NK(CD16^+和CD56^+)细胞数均显著下降(P〈0.05),变化幅度可以反映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对训练的适应及恢复情况;对生化指标结合免疫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能够更准确地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监控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36.
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评价的心理认知干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燕 《体育科学》2005,25(12):43-45,52
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对101名现役一级以上运动员大负荷训练的心理认知干预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员在经过心理认知干预后,“情绪性自我评定”的句子比例显著下降,“意义性评定社会取向”和积极性评定的句子比例均显著升高,消极性评定句子比例显著下降,男、女运动员之间差距减少。对优秀运动员大负荷训练评价的心理认知干预可能会使运动员对大负荷训练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亦可能会提高女运动员对大负荷训练的积极性评价。  相似文献   
137.
运动训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深化的过程,解析科学训练内涵,阐明科学训练的实质、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对科学训练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界定,对科学训练与大运动量负荷训练、经验训练以及运动训练科学化的关系进行了理论辨析,指出训练中应抓好对全局有长远影响的关键因素,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并努力创造条件,不断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实现运动训练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8.
以 SD大鼠为对象,在一般运动负荷、运动超负荷及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肌肥大模型上,研究了心肌实质细胞和间质胶原成份的变化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改变。结果表明,适宜的运动负荷导致心肌实质细胞和间质胶原成份成比例增长,左心室舒张功能增强,心脏发生生理性肥大;不适宜的运动超负荷和压力超负荷均导致心肌实质细胞和间质成份的破坏,心肌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性损伤和替代性心肌纤维化,间质胶原成份增生,左心室舒张功能受到较严重损伤。左心室内压下降的最大加速度是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一项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9.
运动性心理疲劳:性质、成因、诊断及控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张力为  林岭  赵福兰 《体育科学》2006,26(11):49-56,74
疲劳及其控制是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之间的不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运动性心理疲劳进行了界定。讨论了心理疲劳的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指出外源性的训练因素和管理因素是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最重要原因。讨论了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测量方法,指出,心理指标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较低,多维的、长期的和个人化的监测会更加有效。最后给出了控制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建议,包括变换训练及休息方式、提供社会支持、设置短期目标、悦纳自我和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140.
大学体育特长生运动水平的提高必须经过长期系统的周期训练,然而招生和毕业分配的吐故纳新现象客观上与长期的周期训练形成矛盾。文章根据运动训练理论和参与高校训练管理的多年成功经验,提出了构建高校优秀体育人才训练负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