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教育   2344篇
科学研究   531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364篇
综合类   352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402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分受教育程度,对苏州市吴中区20—29岁(2006年)已婚夫妇的教育匹配、年龄匹配、户籍匹配、地域匹配与独生子女身份匹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城镇高知女性所处的教育发展环境与独生子女性别年龄结构对城镇高知女性不得不面对的择偶困境原因进行了探索,认为城镇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数量在婚龄差上的错位及城镇独生女与独生子数量在婚龄差上的错位是造成城镇高知女性择偶困难的重要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92.
通过实证分析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发现近年广东省城乡居民在衣着、交通及通讯方面消费均有较大提高。而与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状况相比,农村居民对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高层次消费明显落后于城镇居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培育农村消费市场,建设经济适用房等建议。  相似文献   
93.
城市文化活力既是城市文化传承的动力,也是城市创造性发展的条件。在全球化变动现实及历史文明的背景下,需要深入挖掘城市文化演进的动力机制,建构"有活力的"即内涵丰富的,积极昂扬,饱满厚重的城市文化。发掘城市文化活力研究的理论资源是全面展开、有效深化城市文化活力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内生性思想资源主要为城市文化活力得以成立提供合法性的辩护和基本的理论支撑;实证性思想资源确立的模型、实证及定量分析方法是城市文化保持活力的源头活水;范式性思想资源则为城市文化活力研究确立了原则、方法和基本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4.
城镇居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是提高经济实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基于灰色理论方法的计算得来的河南省居民收入结构关联度显示:居民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是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导因素,所以要提高居民收入就主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最后利用EXCEL表格通过编程预测出了2009~2013年河南省可支配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情况,数据显示:参差〈0.35,精度〉0.8,预测合格.  相似文献   
95.
运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周口市区群众篮球运动参加者的基本情况、锻炼情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参加者以35岁以下的中青年男性为主;锻炼时间以15点至18点为主,锻炼动机以娱乐和健身为主;影响群众篮球运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是场地数量不足和组织管理的无序性.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当地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
市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评价框架及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研究创新驱动发展内涵、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评价一般框架等理论,分析市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评价特点,从创新环境支撑能力、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创新成果产出能力、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五个维度构建市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评价框架及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7.
森林体验教育活动对城市公众环境负责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生态文明教育对激发公众环境意识、引导公众环境负责任行为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对于城市公众的影响意义重大。北京市率先引入森林体验教育理念,发挥森林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森林体验教育活动。本文基于心流理论及其他文献,构建了森林体验教育活动对引导公众环境负责任行为影响的概念模型,以北京为例调查了676位参与活动的公众,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验证了参与动机(活动前)、活动体验(活动中)对环境负责任行为(活动后)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活动体验对引导公众环境负责任行为的影响是显著且正向的,并且是参与动机和环境负责任行为之间关系的完全中介变量。这一结论说明了森林体验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活动效果和推动中国其他地区类似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8.
罗君  石培基  张学斌 《资源科学》2020,42(3):474-485
明确区域人口时空演化特征,有助于推动人口高质量集聚。本文以多源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口重心、标准差椭圆、人口分布结构指数、人口-土地一致性系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GIS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从城市群整体、县、乡(镇)和栅格尺度对兰州—西宁城市群人口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兰西城市群人口呈现规模小、流动性弱、城镇化水平低、人口和城镇化率小幅缓慢增长等基本特点。②人口重心略微西移,人口分布“西北—东南”走向的空间格局基本稳定,呈“核心—外围”式空间结构,兰州、西宁和临夏是3个人口集聚中心,其中兰州市显现出人口集聚的“虹吸效应”。甘青两片人口分布格局存在差异,甘肃片区人口密度中南部高、北部低,青海片区人口以西宁为中心向其他县域“圈层”递减。③海拔是影响兰西城市群人口垂直分布格局的主要地形因素,人口分布的高程梯度效应和河谷盆地集聚指向明显,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低于2400 m的中海拔河谷盆地内。多尺度、多视角的研究结论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可为区域人口空间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张雯熹  邹金浪  吴群 《资源科学》2020,42(7):1416-1427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对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差异化提升不同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待研究。本文首先基于生产要素理论,分析城市生产要素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其次利用1996—2017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数据实证分析资本、劳动力与创新投入对土地利用效率的作用,并探讨不同工业化阶段的差异化影响。主要结论如下:①总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以及创新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②不同工业化阶段的异质性回归结果显示,在工业化初期阶段,资本与劳动力投入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本、劳动力与创新投入都能够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工业化后期阶段,资本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而劳动力和创新投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显著为正。研究表明,在不同工业化阶段,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及其作用强度和方向均有差异。因此,为更加集约利用土地,需制定差别化的政策,促进不同工业化阶段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2009年重庆市检察机关和部分区信访量分析,可见城乡统筹改革与发展中的信访矛盾十分突出,其原因具有多重性,提出建立检察机关与当地政府通力协作相关机制,以最终实现检察工作与城乡统筹改革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