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1708篇
科学研究   22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08篇
综合类   17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01.
社会保险的目的是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既不能老无所养,也不能因为未来的养老支付而使人们现在的生活陷入困境。因此,社会保险的缴费,不仅要考虑到未来的养老需求,还要考虑当前的个人支付与承受能力。通过建立时间趋势模型,根据相关数据,通过分析与预测,考察中国现阶段及未来人们的社会保险个人缴费承受能力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2.
中西传统人性论关注的中心有着明显的差别.中国传统人性论关注的核心概念是"善恶",西方(古希腊)传统人性论的核心概念是"幸福".不同的人性论导致了不同的道德观乃至不同的道德教育观.然而,中西传统人性论的分野并非不可逾越,它们共同反映了道德教育面临的几对永恒的矛盾:个体与社会、理性与情感、知与行,而理想的道德教育就是要促使这几对矛盾内部保持适度的张力,从而达到人性的至善和人生的最大幸福.  相似文献   
103.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获得拉斯克医学奖,在中国引发了关于科学奖励中个人与集体关系的争论。本文在阐明青蒿素大协作背景及发现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并比较中国科学承认和奖励中"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与美国科学奖励中注重独创性和个人发现优先权的"个人主义"价值取向,最后本文讨论了如何处理科学奖励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指出个人导向的奖励制度与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国家产权结构,集体导向的奖励制度与公共产权结构密切联系,并认为两种奖励制度各有优劣,如何在制度设计中更好地处理科学奖励中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4.
理性的开发商总是追求能使开发项目达到相应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所需付出的最低成本,途径之一便是学习行业优秀项目的先进经验。基于此,运用DEA-个性优势识别法,确定同一星级绿色建筑中的"个体标杆"与"群体标杆",以期找到绿色建筑开发商可以学习的标杆项目,同时为客观评价绿色建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摘要:在道德社会学理论视角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针对运动教育模式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所体现出具体的德育实践形式与价值进行分析和阐释,为我国运用运动教育模式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为开发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载体提供启示。研究结果如下:1)运动教育模式下围绕某项体育比赛组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形成模拟的集体社会生活世界,这是一个渗透德育理念的道德实践场域,参与者在该场域中作为担负不同角色职能的道德实践个体,被不同的道德实践单元接纳;2)道德实践个体在活动中,通过道德实践单元内的言行交往,生产出“角色职能、团队认同、分享成败”道德事实,而在所处道德实践单元与其他道德实践单元之间的言行交往,生产出“公平竞争、分享成败、行业认同”道德事实;3)生产出道德事实的言行交往,不仅实现了其“社会群体归属感”和“纪律精神”的属性,更是将社群属性的纪律精神内化为“自律”属性。  相似文献   
106.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互文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中的互文性概念表明,每一个文本都不会是孤立的存在,它总是利用和征引其前的文本而又被其后的文本所利用和征引,因此,对单个文本的孤立解读,永远不足以阐释文本的实际意指过程。依此理论来观照《青春之歌》,将人物形象林道静置于丰富多彩、摇曳多姿、环环相扣的语义流动场中,发现主人公林道静的塑造绝不是横空出世,其本身折射、渗透、连贯着三重角色,分别是:五四启蒙时代的出走娜拉、讲述话语时代的政党女儿、话语讲述时代的单独个人。  相似文献   
107.
为了实现风力发电机组3个桨叶的独立控制,依据风力机空气动力学原理和风剪切效应,提出了基于桨叶方位角信号的权系数分配独立变桨距控制方法.通过权系数对3个桨叶统一的桨距角进行重新分配,将统一变化的变桨角转化为每个桨叶独立变化的桨距角.以2MW变速变桨风力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基于Bladed软件平台对该控制策略与传统的变桨控...  相似文献   
108.
“分类分层次教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对我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基础上,再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类分层次教学,指出了该课程目前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组织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9.
民族教育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的实现涉及主体需要、客体功能和客体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三个因素。教育价值与民族教育价值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民族教育具有教育的各种价值,民族教育价值的本质性就是要突出其"民族性",即"文化性"。其价值主要由民族教育的个体价值(民族教育能满足民族成员和族群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和民族教育的社会价值(民族教育能满足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构成。  相似文献   
110.
Drawing on life history research, this study critically examines the transnational experiences of return Chinese immigrants from Canada in Beijing. Through the accounts of their experiences, it explores different integration and reintegration strategies, including self-adjustment, lifelong learning and flexible citizenship. A native concept of ‘space’ is examined and a theory of individual space (IS) is constructed.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immigrants' integration is a process of constant 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ir expected IS in various societies. This space defines the self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others and the outside world. By spatial transformation, migrants break spatial limitations to seek a better future. The tension between IS and the society the migrant enters determines the ongo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transnational mig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