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4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课训练的核心在于供能系统合理化比例。对福州市少体校10名10~12岁游泳运动员进行1年半训练课供能系统的合理比例安排实验,整体机能和运动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为训练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2.
采用B型超声波断层扫描,测量了跟骨高度和跟腱长度,并结合其他形态学指标,分析了它们和跳跃能力指标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跟骨高度和跳跃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跟腱长和腓肠肌腱长与跳跃能力的相关不密切。  相似文献   
33.
用电针配合推拿治疗青少年运动员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28例和单一使用推拿治疗30例相比较,综合治疗组之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推拿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70.0%(P<0.05).  相似文献   
34.
缪佳 《体育科研》2014,(1):25-27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建设强国的关键.和竞技体育承担建设强国任务相比,青少年的健康对建设强国更有直接的意义.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竞技体育的改革创新,就是要更加全面地认识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使竞技体育从为国争光拓展到为大众体育服务;竞技体育的发展应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保持一致;竞技体育应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5.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资料分析法、访谈法等手段,在上海市徐汇区试点推行“青少年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基础上,结合目前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重点就“青少年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建立对于推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推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要依托“青少年30分钟体育生活圈”的建立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产生推动作用,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经过一定的实践积累并形成较为广泛的人员基数,并得出结论:社区作为一个重要的青少年体育活动阵地,依托社区活动的开展带动青少年体育发展,从而推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模式存在可行性。  相似文献   
36.
以参加2012年江苏省残疾人青少年游泳锦标赛的13支队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目前江苏省各市残疾人青少年游泳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江苏省各个市残疾人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教练员现状及后备人才情况,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对江苏基层残疾人青少年游泳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
以参加"2002 年全国青少年自行车比赛"的200 m计时赛项目的女选手共58人为研究对象,用分层逐步回归分析法、灰色关联法、测试与评价理论,探讨了参赛自行车女选手青春期不同年龄阶段的形态素质特征,建立相应的形态素质结构评价模型和等级评分评价表.旨在为我国短距离自行车女运动员的选材和评价运动员在青春期的形态素质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青少年问卷调查与访谈,对体育偶像与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体育偶像对青少年体育运动开始、运动坚持、运动技能学习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体育偶像对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影响来自青少年对偶像运动形象和信息的认知选择、偶像的社会联系与精神动力的作用、对偶像运动表象的榜样模仿,  相似文献   
39.
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培养方向与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已呈年轻化,青年教师将成为新世纪高校体育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高校青年体育教师在职称、学历结构方面还有较大差距,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青年体育教师培养方向与措施进行探讨,试图为建设一支高质量的跨世纪青年体育教师队伍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0.
对少年武术运动员柔韧性训练方法的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就少年武术运动员柔韧性素质的重要性、训练特点、训练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